在缺乏饥饿的情况下,对侧面杏仁核对食物线索的反应与体重增加易感性相关(2015)

神经科学杂志, 35(20): 7964-7976;

doi:10.1523 / JNEUROSCI.3884-14.2015

薛孙1,3,Nils B. Kroemer3,4,5,Maria G. Veldhuizen3,4,Amanda E. Babbs3,Ivan E. de Araujo3,4,Darren R. Gitelman3,6,7,8,Robert S. Sherwin9,Rajita Sinha4和Dana M. Small1,2,3,4,10

抽象

在啮齿动物中,食物预测线索在没有饥饿的情况下引发进食(Weingarten,1983)。 这种行为因杏仁核通路与下丘脑外侧断裂而中断(Petrovich等,2002)。 这种电路是否有助于长期体重增加尚不得而知。 在32健康个体中使用fMRI,我们在此证明杏仁核对奶昔的味道的反应,当但不是饥饿时,可以预测体重变化. 这种效应与性别,初始BMI和总循环生长素释放肽水平无关,但它仅存在于不携带Taq1A多态性的A1等位基因拷贝的个体中。

相比之下,A1等位基因携带者降低了D2受体密度(Blum等,1996),显示尾状反应和体重变化之间的正相关。 然而,无论基因型如何,动态因果建模都支持从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到下丘脑的单向味觉输入。

这一发现表明,与啮齿动物一样,外部线索可通过杏仁核进入人体下丘脑的稳态控制回路。 相反,在饥饿期间,味觉输入进入下丘脑并驱动与杏仁核的双向连接。 这些研究结果暗示BLA-下丘脑回路与长期体重变化有关,与非同质性饮食相关,并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不同的脑机制根据多巴胺信号的个体差异赋予对体重增加的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