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的心理测量属性和因子结构:两种模型的测试(2018)

前心理学家。 2018 Aug 6; 9:1411。 doi:10.3389 / fpsyg.2018.01411。 eCollection 2018。

王HY1, Sigerson L.1, 江浩2, 程C1.

抽象

人们越来越担心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干扰人们的日常工作,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构建智能手机成瘾清单(SPAI)来评估这种类型的信息技术成瘾。 尽管SPAI是在台湾青少年样本中开发的,但该措施尚未在其他地区的中国年轻人中得到验证。 此外,最初的证据产生了四因素结构,但是最近的发现获得了另一种五因素结构。 由于尚无系统地比较这两个因素结构的研究,因此哪种模型更适合数据尚不清楚。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SPAI的四因素和五因素结构在来自中国大陆的大学生样本中的经验有效性(n = 463)。 检查了SPAI的四个心理测量属性。 首先,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评估了两个因素模型的结构有效性。 五因素模型(RMSEA = 0.06,SRMR = 0.05,CFI = 0.99,TLI = 0.99)和四因素模型(RMSEA = 0.07,SRMR = 0.06,CFI = 0.98,TLI = 0.98)均显示令人满意的拟合),但五因素模型显示出总体上更好的模型拟合度。 其次,五因素模型产生了良好的内部一致性(所有Cronbachα均> 0.70)。 第三,SPAI与四个广泛采用的标准变量(即孤独感,社交焦虑,抑郁和冲动)之间的适度强相关性支持了并发有效性。 最后,SPAI与流行的,经过验证的互联网成瘾量度之间呈强正相关,证明了SPAI具有收敛性。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在中国大陆青少年样本中新提出的SPAI五因素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移动电话; 心理测量学特性; 规模验证; 智能手机成瘾; 技术成瘾

结论:30127762

PMCID: PMC6088307

作者: 10.3389 / fpsyg.2018.01411

免费的PMC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