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冲动和成瘾的倾向(2008)

多巴胺受体可以塑造气质,使一些人更容易受到色情成瘾的影响评论:这里解释了寻求新奇和冲动的区别。 以及每种情况如何与成瘾的机会增加有关。

冲动与成瘾的倾向
周五,六月13,2008的

在过去几十年中出现的对成瘾的理解已经改变了一个问题,即成瘾是否是一种选择,以寻找使某些人的成瘾风险高于其他人的成瘾风险的诱发因素。 从甚至认为成瘾是一个自愿过程的时代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一个由堕落者做出的决定,他们没有动力过成功的生活。 它还导致大量研究,试图分离导致药物滥用易感性的特定基因型和表型。

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两种这样的表型上:感觉或新奇寻求者,以及冲动的人格。 寻求新奇一直被认为是药物滥用的诱发因素。 1980s的研究强化了这一点,发现它与大鼠中可卡因自我给药(SA)的获得相关。 然而,去年,剑桥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大鼠的冲动表型更像是强迫使用可卡因的诱发因素,而传统上可卡因与成瘾有关。

新奇寻求和冲动可能听起来非常相似,但两种行为之间存在差异。 在老鼠中,新手寻求者更倾向于探索新环境而不是留在一个地方。 冲动的老鼠在受过训练的反应上表现不佳,这些反应将奖励他们食物,行动过快并做出过早的反应。 当涉及可卡因使用时,寻求新奇的大鼠(称为高反应者或HR)已显示出更快速地获得可卡因的SA的趋势。 另一方面,高度冲动性(HI)大鼠不能更快地获得SA,但是他们更容易使用可卡因从偶尔进展为强迫性。 因此,HR更有可能尝试可卡因,但HI大鼠更容易对其产生成瘾。

另一组剑桥研究人员(包括一些也参与上述研究的研究人员)在本周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进一步探讨了HR和HI大鼠之间的差异。 为了获得与人类成瘾更大的相关性,他们专注于在大鼠中观察实际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IV(DSM-IV)成瘾标准,特别是1)增加获得药物的动机,2 )尽管有厌恶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受到惩罚),无法避免吸毒,并且3保持吸毒。 基于这些标准(0-3)给每只大鼠提供总体成瘾评分,其对应于成瘾严重性指数(ASI)的评分 - 一种有效,可靠且广泛使用的成瘾评估工具。

发现HI大鼠具有最高的成瘾评分,主要表示在2至3点范围内,而低应答者(LR),HR和低冲动性(LI)大鼠通常具有0或1评分。 这些结果强化了先前的研究结果,即使用可卡因的倾向和进展成瘾的倾向受到独立(尽管可能重叠)行为特征的影响。

这两种药物使用模式在人类中也非常不同。 尝试或试验药物/酒精的人的百分比远远高于实际上瘾的百分比,这反映了SA与强迫症之间的大鼠分离。 同样有道理的是,当试图避免上瘾的冲动而不是寻求新奇时,冲动可能更多地是负面影响,而新奇寻求可能是刺激最初对药物实验感兴趣的主要因素。

正如所料,似乎大鼠中不同的大脑区域控制着这些不同类型的药物使用。 以前的研究发现,成瘾(在大鼠和灵长类动物中)与特定多巴胺(DA)受体 - D2 / D3受体的可用性水平较低有关。 剑桥研究人员去年发现,大鼠腹侧纹状体/伏隔核(NAc)中有限的D2 / D3受体可用于药物使用前。 由于其他研究发现在药物成瘾期间和之后整个纹状体中D2的有效性有限,该小组认为,虽然NAc D2缺乏可能早于药物使用,但滥用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过量DA传递)导致DA受体的整体下调。纹状体。 因此,背侧纹状体中D2可用性的降低可能更接近于在HI大鼠中看到的强制药物使用的转变。 然而,NAc D2受体的缺乏可能是最初使用该药物的风险因素。

我们对成瘾的理解的这些发展有几个重要的目的。 它们巩固了药物滥用倾向与成瘾本身之间的联系。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特定的表型和基因型使生物体易于吸毒或滥用,成瘾中选择参与的问题将逐渐淡入背景,因为治疗其神经生物学基础的尝试变得至关重要。 而且,随着科学家们更明确地了解神经生物学对药物滥用的影响,社会对成瘾的态度可能需要进行修订。 必须审查许多哲学和法律问题。 例如,如果没有涉及其他罪行,是否应该禁止吸毒者因反复持有毒品而被监禁? 他们对神经生理学差异负有多大责任,这使得他们决定戒除毒品的难度远远超过没有这种赤字的人?

虽然一段时间内可能无法感受到社会反响,但研究将继续进行与成瘾相关的基因型和表型,以期在不久的将来找到改善的治疗方法。 例如,鉴定与药物前期相关的基因降低的D2受体密度可导致开发治疗以纠正缺乏症(关于成瘾的有希望的疫苗接种治疗的信息,参见本文)。 已经确定了与成瘾相关的惊人的1,500基因,以及该疾病的18种分子途径,其中5种由常见的滥用药物共有。 因此,虽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随着每一个新的发现,我们更接近于理解以前最容易被误解的脑部疾病之一。

文献参考:

Belin,D.,Mar,AC,Dalley,JW,Robbins,TW,Everitt,BJ(2008)。 高冲动性预测转向强迫性可卡因。 Science,320(5881),1352-1355。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