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我报告的性行为相关的人格,心理和性行为特征变量的在线评估(2015)

评论: 调查报告了其他几项研究中发现的一个共同主题:色情/性瘾者报告更强烈的厌恶(与其成瘾相关的渴望)与较差的性功能(害怕经历勃起功能障碍)相结合。 相关摘录:

“性欲过剩”行为表示无法控制自己的性行为。 为了调查性行为,国际上对510名自我识别的异性恋,双性恋和同性恋者进行了抽样调查,他们完成了一个匿名的在线自我报告调查表。

因此,数据表明 对于男性和那些报告年龄较小的人来说,性欲过度行为更为常见, 由于性能失败的威胁,更容易受到性兴奋,更多的性抑制,由于性能后果的威胁,性生活受到较少的抑制,更多的是冲动,焦虑和沮丧

更多来自纸张:

结果通常支持性成瘾的概念,特别是那些表明我们归类为性欲过剩的人可能会使用性行为作为应对策略的方面,可能会觉得自己对性行为的控制力很弱,并可能继续从事性行为,尽管会对自己造成严重危害。 此外,考虑到回归模型总体上缺乏节制,结果通常与双重控制,性冲动和性强迫作为独立实体的理论一致。 这些发现也与先前的文献报道一致,即较高的性兴奋,较低的SIS2和较高的性冲动与性欲增加之间的重要关联。 此外,该结果与较高的抑郁情绪,较高的焦虑和性欲亢进之间显着关联的文献报道一致。


2015 Oct 26。

沃尔顿 MT1, 合唱指挥家 JM2, Lykins AD3.

抽象

“同性恋”行为表示无法控制自己的性行为。 为了调查性行为,国际上对510名自我识别的异性恋,双性恋和同性恋者进行了抽样调查,他们完成了一个匿名的在线自我报告调查表。 除了年龄和性别(男性)以外,性欲亢进还与性兴奋措施,由于表现衰竭的威胁而导致的性抑制,特质冲动以及情绪低落和焦虑的得分较高有关。 相反,由于表现后果的威胁,性欲过高与性抑制得分较低有关。 较高的神经质和外向性,以及较低的顺从性和尽责性,也预示了性行为。 有趣的是,评估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能显着预测性行为,这表明可能存在多个且主要独立的分类单元,用于报告性行为的各种人群。 性功能亢进的人也可能存在核心人格特征。 临床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摘要摘录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测试性冲动,性强迫和双重控制模型是否预测或相互作用以预测性欲行为。 因此,我们通过量化性抑制/性激发(双重控制),冲动(性冲动)和抑郁和焦虑(性强迫性)的烦躁情绪状态的性特征来探讨这三种模型在预测性欲行为方面的有效性。

如果双重控制模型解释了性欲亢进,我们假设性欲行为与性抑制呈负相关,并与性兴奋正相关(假设1)。 如果性冲动模型解释了性欲亢进,我们假设性欲行为与特质冲动性正相关(假设2)。 如果性强迫症模型解释了性欲亢进,我们假设性欲行为与抑郁情绪和焦虑正相关(假设3)。 最后,我们假设抑郁情绪和焦虑(性强迫症模型的主要成分)将与性抑制和性激发(双重控制模型的主要成分)和性状冲动(性冲动模型)相互作用来预测性欲行为(假设4)。

讨论的讨论

目前的研究发现,性兴奋,性抑制和冲动的性特征与性欲异常行为密切相关; 性激发倾向较高,性能后果威胁导致的性抑制倾向较低(SIS2),性特冲动性较高,均为正性预测的性欲行为。 虽然发现该变量与性欲异常行为有关,但不支持降低SIS1(由于性能失败威胁引起的抑制)与性欲异常行为负相关的预测。 抑郁情绪和焦虑的心理变量与性欲过度行为密切相关,支持高抑郁情绪和高焦虑与增加的性欲行为有关的假设。 关于测试的相互作用,发现抑郁情绪和焦虑都不能缓和评估的性特征和性欲行为之间的关系。

虽然没有假设,但我们随后使用我们的等级回归模型来检验特质冲动是否调节性特征(性兴奋和性抑制),情绪(抑郁情绪和焦虑)和性欲行为之间的关系。 与我们的回归模型所得到的结果类似,包括抑郁情绪和焦虑,发现特质冲动不会缓和任何评估的预测变量和性欲行为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还使用我们之前描述的回归模型来分别探讨是否有任何NEO人格域调节性特征,情绪和性欲行为之间的关系。 数据显示,很少有证据表明NEO人格领域与性特征或评估的情绪变量和性欲异常行为相互作用。

结果大体上支持性成瘾的概念,特别是那些表明我们归类为性欲过剩的人可能会使用性行为作为应对策略的方面,可能会感到他们对性行为的自我控制很少,并且可能继续从事性行为,尽管会对自己造成严重危害。 此外,考虑到回归模型总体上缺乏节制,结果通常与双重控制,性冲动和性强迫作为独立实体的理论一致。 这些发现也与先前的文献报道一致,即较高的性兴奋,较低的SIS2(Bancroft等,2003a,2004; Winters等,2010)和较高的性冲动(Barth&Kinder,1987; Kaplan, (1995)。 此外,该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该文献报道较高的抑郁情绪,较高的焦虑与增加的性欲行为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Ba​​ncroft&Vukadinovic,2004; Raymond等,2003; Reid&Carpenter,2009)。

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表明接受过性行为治疗的人更可能是35岁左右的男性(Kafka&Hennen,2003; Langstrom&Hanson,2006)。 令人惊讶的是,该研究发现,表现出明显性行为亢进的女性平均年龄仅为23岁,这可能是由完成调查问卷的女性大学生人数不成比例造成的。 发现CSA的控制变量可预测抑郁症和人格回归模型的性行为,p \ .05。 相反,在所分析的三个回归模型中,性取向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控制变量并未单独预测性欲行为。 性取向和躁郁症的非重要发现与上述文献不一致。 但是,总的来说,性取向,CSA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控制变量(在回归模型的第2块中输入)解释了2%的性欲行为方差,p \ .01。

在这项研究中,双相情感障碍和CSA可能没有单独预测的性欲行为,因为太少的参与者报告了双相情感障碍。 此外,CSA与性欲行为之间关联的强度可能已经受到影响,因为CSA是通过调查问卷中的单个项目来衡量的,该项目询问参与者他们是否经历过CSA。 CSA的单项测量可能无法充分评估此构造的各种表示或子类型。 此外,如果我们有特异性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人群和/或有CSA病史的个体,这些关系可能会更强。

更高的SIS1预测的性欲行为的发现似乎有点违反直觉; 然而,一些研究发现,与性能衰竭威胁相关的更高的性抑制与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碍和危险的性行为有关(Bancroftet al。,2003a,2009)。因为性行为风险在性行为中很常见,所以一些性欲亢奋的人可能会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是因为更大的生殖器官感觉),以减轻他们的性功能障碍和相关的性功能失败威胁。 此外,这项研究的结果发现,抑郁情绪和焦虑是性欲过度行为的强有力预测因素,因此,一些性欲亢进的参与者可能会担心他们的性行为,正如SIS1的较高分数所示。

总的来说,结果表明,性欲行为是多方面的; 可能是类似的行为通过三个(或可能更多)的分类群中的一个来实现:首先,某些人的性欲亢进行为最好被解释为失调的性抑制/性表现倾向。 这一发现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这些性欲亢进的人在有吸引力的人面前更容易被性唤起。 此外,这些人也可能从事性幻想,受到色情或色情图片的刺激,并将中性社交互动解释为具有性成分。 关于性能失效威胁引起的性抑制,一些性欲亢奋的人可能会出现性表现焦虑,并且在性活动期间难以保持唤醒。由于性能后果的威胁导致性抑制,一些性欲亢进的人可能会受到较少的抑制关于从事性行为的个人后果 - 例如,这是否涉及被他人听到或者是否有感染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从逻辑上讲,也可以通过花费大量时间和情感能量来思考,幻想和寻找与一般人群相关的性刺激,从而积极地强化他们对性抑制/性兴奋的倾向。

其次,与性功能典型的成年人相比,另一组的性欲行为最好被解释为更强的特质冲动。 这表明,对于其特质冲动是其性欲过度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的人,存在潜在的需要来体验性快感(Giugliano,2009),无论是与另一个人或多个人,还是主要是单独的行为,如参与过程中的手淫在一个匿名的在线聊天网站。 此外,这些性欲亢奋的人可能在寻找持续的性经历方面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计划或认知思想。 一些人的自恋性欲的自发触发很可能由于对一个人的性欲的不良自我调节而加剧,并且对于性欲异常行为(例如,关系崩溃)的潜在不利后果几乎没有考虑。

最后,对于一些性欲亢进的人,性行为代表了缓解焦虑和情绪低落的不良适应机制。 对这些人而言,性欲过剩行为可能源于重复性思想和图像,引起严重的个人心理困扰,并通过性行为得到缓解。 对于其他人,最有可能驱使性强迫,以减轻他们沮丧的情绪和/或焦虑的经历。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般性欲亢进的人来说,进行此类性行为会改善心理或情感健康,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因为随后的内following和羞愧情绪状态会随着性活动而增加(Gilliland,South, Carpenter和Hardy,2011年)。 总而言之,这些结果共同表明,对于治疗性欲过剩行为的临床医生而言,识别出哪些潜在的分类单元最能解释特定患者的行为可能是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