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障礙的神經生物學機制(2001)

 全面研究– Am J Psychiatry 158:1558-1567,2001年XNUMX月

©2001美國精神病學協會

Sanjay J. Mathew,醫學博士,Jeremy D. Coplan,醫學博士和Jack M. Gorman,醫學博士

抽象

目的: 作者批判性地調查了幾種社交焦慮障礙的臨床前和臨床神經生物學模型。
 
方法: 作者回顧了最近關於三種與社交焦慮特別相關的動物模型的文獻。 然後,他們檢查了近期有關社交焦慮症臨床神經生物學方面的文獻,包括焦慮的發育神經生物學,恐懼和社交焦慮的遺傳學,以及挑戰和影像學研究。
 
結果: 可用的動物模型是理解社會從屬壓力,依戀行為和環境飼養特徵的有用範例,但它們不完全解釋了人類社交焦慮障礙的已知神經生物學。 所調查的臨床神經生物學文獻暗示特定的神經遞質系統異常,尤其是多巴胺系統,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神經發育過程和神經遞質之間的功能性相互作用。 遺傳因素和環境壓力因素似乎都是社交焦慮症發病的原因。
 
結論: 社交焦慮症應該被概念化為慢性神經發育疾病,可能代表成年期的完全補償狀態。 討論了從這個角度進行的未來調查。抽象預告片

簡介

社交焦慮症,也稱為社交恐怖症,是一種常見且致殘的精神疾病,其特徵在於過度恐懼和/或避免個體感受到他人的審查並且害怕其他人的負面評價。 雖然它是最常見的DSM-IV焦慮症,但缺乏對社交焦慮症的臨床神經生物學研究和很少的臨床前模型。 本綜述著重於廣義亞型,其涉及對各種社會情況的恐懼,其目的是提出可能解釋這種疾病症狀的幾種神經生物學機制。 我們首先概述三種與社交焦慮特別相關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 接下來,我們回顧了社交焦慮症臨床神經生物學的最新文獻,重點關注發育神經生物學和遺傳學的重要發現。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社交焦慮障礙應該被重新定義為慢性神經發育性疾病,而不是偶發性的從頭成人障礙,這是一種具有重要治療意義的語義區別。

與社交焦慮有關的模型

從屬壓力模型

與人類一樣,靈長類動物尤其依賴於社會關係,並且可以容易地進行基於實驗室的行為觀察。 夏夫利 (2) 在實驗室飼養的雌性食蟹猴中進行了社會從屬關係和支配地位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研究。 行為觀察顯示,下屬花費更多時間獨自一人,可怕地掃描他們的社會環境,而不是支配者。 這些下屬的生物學研究揭示了下丘腦 - 垂體 - 腎上腺(HPA)軸活動過度活躍,5-羥色胺能功能受損和多巴胺能神經傳遞受損的證據。 在ACTH的挑戰性研究中,社會下屬高度分泌皮質醇,反映了HPA軸激活。 當研究人員進行芬氟拉明激發試驗(導致血清素釋放)時,實驗室飼養的食蟹猴表現出鈍性催乳素反應,這表明中樞5-羥色胺能活性降低。 與那些表現出高催乳素反應的猴子相比,這些猴子更容易被社交所取代,並且在被動身體接觸中花費的時間更少 (3)。 當研究人員用多巴胺拮抗劑進行氟哌啶醇攻擊試驗,該試驗通過管內漏斗多巴胺途徑增強催乳素分泌,在下屬中觀察到催乳素反應降低 (2)。 該結果表明下屬中該途徑中突觸後多巴胺受體的敏感性降低。 與神經內分泌數據一致,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研究 (4) 下屬表現出紋狀體多巴胺D減少2 受體結合,提示異常中樞多巴胺能神經傳遞,這一發現模仿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研究的結果 (5) 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人。

對野生社會下屬狒狒的研究揭示了其他神經內分泌異常,模仿某些焦慮和抑鬱的人類受試者的發現。 Sapolsky等報導了高皮質醇血症以及地塞米鬆對反饋抑制的抵抗力。 (6) 在狒狒。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從屬男性狒狒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水平低於支配者 (7)。 這一發現可能解釋了一項研究中發現的身材矮小和社交焦慮障礙之間的關聯 (8).

該模型有幾個重要的局限性,因為它適用於患有社交焦慮症的患者。 首先,沒有證據表明社會焦慮症的HPA軸干擾是通過地塞米松非抑製程度來衡量的 (9)。 其次,催乳素對芬氟拉明的反應在下屬模型與患有社交焦慮症的患者中有所不同 (10)。 該動物模型和其他動物模型的另一個重要限制是,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在社交場合傾向於“硬連線”以迴避,順從和焦慮,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則由於對優勢和屈服的環境操縱而表現出應對環境壓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例如,優勢黑長尾猴的血液中血清素水平高於下屬,但將其從人群中剔除後,其血清素水平顯著降低 (11)。 因此,似乎在具有社交焦慮障礙的靈長類動物從屬應激模型中的主要相關發現是紋狀體多巴胺能功能障礙。 這種功能障礙是否是社會壓力的副產品或社會從屬性本身的特徵尚不清楚。

可變覓食需求模型

另一種潛在用途的模型是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可變覓食需求模型。 羅森布魯姆和保利 (12) 通過讓哺乳母親暴露於不可預測的覓食需求狀況並通過實驗誘導嬰兒不穩定的依戀模式,開發了這種社會膽怯和非自信的模型。 與可預測的比較受試者相比,在可變覓食需求條件下飼養的成年動物表現出社會怯懦水平的穩定增加 - 例如,社會從屬關係,避免對抗性遭遇 - 以及與可預測的飼養相比減少的物種 - 典型的蜷縮比較科目 (13)。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在可變覓食需求模型下飼養的受試者表現出CSF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水平的長期增加。 (14),多巴胺代謝物高香草酸(HVA)和5-羥色胺代謝物5-羥基吲哚乙酸(5-HIAA)。 只有在可變覓食需求模型下飼養的受試者中,CRF水平與HVA和5-HIAA水平呈正相關,這表明​​CRF水平與多巴胺能和5-羥色胺能係統之間存在功能聯繫。 (15)。 此外,在可變覓食需求組中,CRF水平的相對增加與生長激素(GH)對α的相對減少相關。2 腎上腺素能激動劑可樂定 (16),以及對育亨賓,α的誇大焦慮反應2 對手 (17).

在神經化學方面,似乎與社交焦慮症最相關的是在可變覓食需求條件下飼養的靈長類動物中CSF中多巴胺能代謝物的改變,其與社交焦慮症患者中觀察到的多種多巴胺能異常相似。 在行為上,在可變覓食需求條件下飼養的靈長類動物類似於Kagan等人。 (18) 在一群表現出“對陌生人的行為抑制”特徵的幼兒中描述。 這些孩子表現出誇張的心律加速,唾液皮質醇水平升高,以及行為抑制水平與去甲腎上腺素總活性高相關。 因此,按需覓食模型在暗示早期環境壓力(尤其是情感性環境壓力)可能會使行為和神經生物學朝著特質樣的社會焦慮感轉變時很有用。 然而,在臨床上,CRF水平升高和皮質醇水平降低之間發生解離的神經內分泌發現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患者的病情最相似 (19, 20).

動物附件模型

從歷史上看,依戀行為的缺陷在概念上與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密切相關。 事實上,社交焦慮症患者與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患者之間常見的臨床區別在於對相關性和對他人依戀的渴望程度。 因為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患者(及其密切相關的第二軸變異迴避性人格障礙)一般被認為是希望與他人建立聯繫和依戀但卻害怕這種相互作用的負面後果的人,而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不會渴望這些依戀和缺乏聯想行為,依戀模型在理解社交焦慮障礙時並不被認為是重要的。 然而,自閉症和社交焦慮障礙之間新出現的遺傳聯繫表明了對依戀神經生物學的重新審視。 例如,Smalley等人。 (21) 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自閉症先證者的一級親屬的社交焦慮障礙有所增加。 最近的一項研究 (22) 表明自閉症先證者的父母的社交恐懼症發生率明顯高於唐氏綜合症患者的父母,儘管沒有證據表明社交焦慮症與廣泛孤獨症表型之間存在關聯(定義為自閉症的輕度方面,包括社交和溝通缺陷和陳規定型的重複行為)。 這些研究指出了一種共同的依戀生物學,這使得動物依戀的神經生物學可能與社交焦慮障礙相關,而不是之前所承認的。

許多神經遞質系統已經在患有自閉症的受試者中臨床研究,並且在附屬和附屬的靈長類動物模型中臨床前進行了研究。 羅利和他的同事們 (23) 表明,5-羥色胺能功能的增強導致靈長類動物的社會親和力提高,而低血清素水平促進了避孕。 在單獨但相關的工作中,具有低水平CSF 5-HIAA的自由放養靈長類動物表現出較低的社交能力,並且比具有較高CSF 5-HIAA水平的靈長類動物更有可能從社會群體移民到更年輕的年齡。 (24).

大腦阿片系統是第一個被暗示為靈長類動物和其他物種的依戀行為調節器的神經化學系統。 在一項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研究中 (25),與其母親和其他同伴受試者一起生活在穩定的社交群體中的10幼獼猴給予納洛酮,一種鴉片拮抗劑。 接受納洛酮的靈長類動物進行了更多的修飾,並獲得了更多的修飾,增加了與母親的接近程度。 Kalin等。 (26) 研究了與母親分離後非人靈長類動物嬰兒的團聚,並證明給予嗎啡的嬰兒和母親顯示出緊貼行為的顯著減少,而給予納曲酮的嬰兒則增加了他們的緊貼感。 最後,有證據表明內源性阿片類藥物活性與其他附屬神經遞質系統之間存在復雜的相互關係,因為有人認為大鼠注射催產素會增加阿片類藥物的活性。 (27)。 臨床上,有證據表明阿片類藥物濫用者的社交迴避率和焦慮率很高 (28).

神經激素催產素在起始時已經很好地建立,但不是維持母體行為和配對結合 (29),以及非人靈長類動物的社會互動 (30)。 來自Insel和Winslow的最新數據 (29) 證明缺乏催產素的基因工程小鼠發出很少的隔離信號,並減少了社交互動。 他們假設附著的神經底物是“那些將社會認可(嗅覺,聽覺和視覺刺激)與增強神經通路相結合的途徑,例如從腹側被蓋區到伏隔核和中樞的多巴胺能中腦邊緣投射。前額葉皮層”(第888頁)。 眾所周知,多巴胺能神經傳遞與大腦獎勵途徑的預測有關。 社交焦慮症,如斯坦因 (31) 因此,建議採用“通過大腦獎勵途徑來評價疾病”,該疾病的特徵是“評估系統內社交關係的風險和收益的系統內功能障礙”(第1280頁)。 從解剖學上講,這些不同的附著路徑中的許多都穿過前扣帶回,前扣帶回是最近在人類母嬰結合方面受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牽連的區域:對嬰兒啼哭的反應 (32)。 總之,動物附著模型不僅涉及催產素,還涉及不同的5-羥色胺能,阿片類藥物和多巴胺能途徑。

儘管他們在解釋社交焦慮障礙患者中觀察到的各種認知誤診方面不完整,但臨床前依戀模型為理解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異常社會關聯性提供了有用的結構,並為未來臨床神經生物學研究提供指導。紊亂。 不幸的是,靈長類動物附著神經生物學中的複制數據量非常稀少,特別是在神經影像學中。 因此,此時動物模型對社交焦慮症的直接適用性必然受到限制。 (看到 t1 關於社交焦慮症臨床前模型的總結。)

神經可塑性,神經發生和社會支配

神經發育研究的爆發提供了採用焦慮的特定動物模型的機會,例如關注優勢或從屬壓力的動物模型,並通過體內神經成像或死後組織取樣來研究其神經生物學相關性。 人類神經生物學在過去十年中發現的一個重要發現是積累了大腦的顯著可塑性以及不同腦區(如皮質,海馬,小腦和嗅球)中神經發生的發展的證據。 (33)。 古爾德等人。 (34) 表明在社會支配範式中產生的持久主導 - 從屬關係中樹sh的神經可塑性改變 (35)。 具體來說,她的小組表現出從屬樹sh的齒狀回中產生的新細胞數量的快速減少,而那些仍未接觸到壓力經驗的人 (34)。 這一發現最近在mar猴中通過使用居民入侵者範例進行了複製,這種心理社會應激模型類似於樹sh的主導 - 從屬模型。 (36)。 在這個時候,我們不知道患有社交焦慮症的早期跡象和症狀的人類大腦的神經發育變化的性質; 因此,動物模型中應激誘導的顆粒細胞產生減少的轉化意義尚不清楚。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顆粒神經元可能參與海馬依賴性學習任務 (37) 並且隨之而來的顆粒神經元數量的減少可能改變成年海馬的形成 (37)。 壓力經歷,增加循環糖皮質激素水平和刺激海馬谷氨酸釋放 (38),可能因此抑制顆粒細胞的神經發生。 在成人社交焦慮中,我們假設海馬和皮質區域過度的谷氨酸能傳遞可能是功能失調電路的關鍵組成部分,成功的治療可能有助於在改變谷氨酸能神經傳遞的同時阻止神經發生的抑制。

儘管大多數動物研究都集中在海馬體的形成上,但有證據表明壓力因素也會影響皮質神經元 (39)。 神經發生變化也依賴於神經營養因子的水平,例如神經生長因子,已知其經驗差異調節 (40)。 事實上,已知可用於治療社交焦慮的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等藥物可增加海馬中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表達。 (41, 42).

前體的過程和神經電路

鑑於關鍵神經結構的顯著發育可塑性,人們對在發展階段描繪恐懼和焦慮電路有相當大的興趣。 (43, 44)。 縱向上,最近的工作已經證實,被歸類為“受抑制”的大量兒童將在成年後發展為普遍的社交焦慮症 (45, 46)。 卡根 (47) 他指出,4-月大的嬰兒在成年後很可能會變得恐懼和屈服,因此他們的痛苦門檻很低,而且對於不熟悉的刺激感到不適。 同樣,在21月份被確定為行為受抑制的兒童在4,5.5和7.5年齡的隨後隨訪中仍然受到抑制,表現出比沒有行為抑制的兒童更高的焦慮症發生率。 (48)雖然調查結果不是針對社交焦慮的。 然而,Pine等人最近的一項前瞻性研究。 (43) 已經提出了兒童與成人社交恐怖症之間更具體的關聯,這一發現與成人家庭研究的結果一致 (49).

與兒童成人社交焦慮障礙相關的神經生物學鑑定有助於驗證將行為抑制的兒童與成人患者聯繫起來的臨床和流行病學觀察 (50)。 臨床觀察中最顯著的神經生物學相關性是在高反應性和抑制性兒童中進行的大腦側向性研究 (51, 52) 在動物 (53)。 戴維森 (52, 54) 在嬰兒和成人中證實,與焦慮相關的戒斷相關情緒與右額葉區域的激活有關,而左前額葉皮層激活與接近相關的情緒有關。 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成年患者在預期與比較對象進行演講時顯示右前顳側和前側前額頭皮區域的激活大幅增加 (52, 55)。 在相關的臨床前工作中,可怕的恒河猴的腦電圖記錄表明右額葉活動相對較高,皮質醇和腦脊液CRF濃度升高,防禦反應更強烈 (53, 56)。 雖然這些發現很有意思,但它們可能是相對無序的非特異性的,因為Rauch等人。 (57) 在PET症狀激發範例中,三種焦慮症(強迫症[OCD],創傷後應激障礙和單純性恐懼症)在右下額葉皮質和其他區域的激活增加。 因此,雖然行為抑制和成人社交焦慮障礙之間的流行病學聯繫似乎通過大腦活動的共同區域改變來驗證,但生物學關聯可能是無特異性的障礙。

單卵雙胞胎中社交焦慮障礙的遺傳一致率較低 (62) 有人認為遺傳學在其發展中起著有限的作用。 正如我們建議的恐慌症 (1)似乎是遺傳的是對社交焦慮的易感性,而不是對疾病本身的影響。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針對社交焦慮症的候選基因進行基因組掃描或搜索的系統性遺傳連鎖研究,但這些研究正在進行恐慌症。 (63) 和強迫症 (64)。 同樣,涉及社交焦慮的幾種神經遞質系統的候選基因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特別是血清素轉運蛋白和多巴胺受體及其各種亞型,已經允許特定基因和行為特徵之間的關聯,例如危害避免和新奇尋求 (65, 66) - 與社交焦慮症表型相關的特徵。 因此,社交焦慮障礙的遺傳和家庭研究仍處於初期階段,但支持縱向臨床數據,這些數據提示兒童和成人變異之間的聯繫。

藥理學探針

挑戰研究顯示單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吲哚胺(血清素)神經傳遞異常。 在5-羥色胺能研究中,Tancer等。 (10) 據報導,相對於對照受試者,患有社交焦慮的患者對芬氟拉明的皮質醇反應增強,這一發現與恐慌症患者的觀察結果類似。 Hollander等人。 (67) 據報導,對5-羥色胺能探針的焦慮反應增加 m-CPP,但沒有顯著的神經內分泌改變。 在研究多巴胺功能時,Tancer的研究小組 (10) 使用時未發現多巴胺能功能異常 l-dopa作為藥理學探針(見 F1 關於社交焦慮症中觀察到的多巴胺能異常的總結[68 - 72])。 其他常用於恐慌症研究的探針,如CO2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患者,乳酸,五肽胃泌素和腎上腺素通常在恐慌症患者和對照組之間產生中間反應 (73, 74)。 Pine等人最近的一份報告。 (75) 顯示CO之間缺乏關聯2 敏感性和兒童社交恐懼症,這與兒童社交恐怖症和成人恐慌症之間沒有關聯的研究一致 (76)。 我們從這些有限的研究中得出結論,存在社交焦慮症和恐慌症的重疊但獨特的神經生物學。  

去甲腎上腺素在社交恐怖症

由於自主神經性過度運動(表現為潮紅,心動過速和顫抖)是表現情緒恐慌和社交焦慮的患者的常見症狀,因此了解這些患者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可能會揭示社交焦慮障礙所涉及的功能障礙。 斯坦因等人。 (77) 在患有社交焦慮症,恐慌症和健康對照受試者的患者中進行了直立性挑戰試驗,發現第一組在攻擊前後具有較高的去甲腎上腺素血漿水平。 這一發現並未在隨後的研究中進行複制,該研究將患有社交恐怖症的受試者與正常比較受試者進行比較,事實上,與對照組相比,廣泛性社交焦慮障礙組的副交感神經(非交感神經)活動受損。 (78).

有限的數據表明α2 腎上腺素拮抗劑育亨賓增加社交焦慮症患者的社交焦慮,並與血漿3-甲氧基-4-羥基苯乙醇濃度增加有關 (79)。 相比之下,帕普等人。 (80) 在社交焦慮症患者中輸注靜脈注射腎上腺素,並觀察到11患者中只有一人出現可觀察到的焦慮,這表明單獨使用血漿腎上腺素水平增加不足以引起社交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Tancer等人。 (81) 觀察到GH對靜脈注射,但不是口服,可樂定,α的反應降低2 腎上腺素能激動劑。 在患有恐慌症,重度抑鬱症和廣泛性焦慮症的受試者中也觀察到對可樂定的GH反應遲鈍,並且被認為可能反映由於去甲腎上腺素過度活性導致的突觸後腎上腺素能2受體功能降低。 另外,Coplan等人。 (16) 假設對可樂定或其他GH促分泌素的GH反應遲鈍可能反映了誘導恐懼的神經肽CRF的中樞活性增加。 總之,儘管關於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在社交焦慮中的作用的數據有限,但在一些患者臨床上觀察到的自主性過度覺醒表明自主神經系統的潛在失調。

神經影像 

迄今為止的神經影像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底神經節或紋狀體病理學上,並且已經顯示出這些區域中多巴胺能功能受損的初步證據。 對這些特定大腦區域的興趣隨後積累了基於臨床的社交焦慮症多巴胺能缺陷的證據(F1)。 神經解剖學上,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四種主要多巴胺途徑中,中腦皮質和中腦邊緣(腹側紋狀體,包括伏隔核)通路的功能障礙似乎與社交焦慮最相關,假定管腔鞘和黑質紋狀體(背部紋狀體)通路的重要性較低,儘管已公佈的成像研究未提供足夠的空間分辨率來做出此決定。

Tiihonen等人的一項研究。 (82) 據報導,與正常志願者相比,患有社交焦慮症的患者的SPECT上紋狀體多巴胺再攝取位點減少,這表明多巴胺能神經支配缺乏進入紋狀體。 作者提出,降低的多巴胺再攝取位點密度反映了社交焦慮症患者紋狀體中多巴胺能神經突觸和神經元的總體數量較少。 最近[123I] iodobenzamide([123I] IBZM)施奈爾等人的SPECT研究。 (5),顯示平均D減少2 受體在紋狀體中的結合,涉及紋狀體中的多巴胺能功能減退。 但是,這份報告的解釋很難與Tiihonen等人的報告相協調。 多巴胺轉運蛋白結合減少,SPECT放射性示踪劑的結合電位降低[123我] IBZM也可以反映 增加 D附近的游離多巴胺水平2 受體,D的親和力改變2 多巴胺的受體,或這些因子的某種組合。 最近有人認為,在突觸多巴胺水平變化後測量多巴胺結合的SPECT或PET研究可能比簡單的結合佔據模型更複雜,並且可能涉及受體亞細胞分佈的變化。 (83)。 的確,D的大多數變化2 受體結合似乎是由於受體表達的改變,而內源性多巴胺水平僅導致差異的約10%-20%(個人通信,Marc Laruelle,MD,2001)。

大多數沒有專門針對多巴胺系統的神經影像學研究已經檢測到基底神經節和皮質異常,一項研究表明杏仁核參與。 使用磁共振波譜(MRS),Davidson等。 (84) 報告皮層,丘腦和尾狀區膽鹼和肌酸信噪比下降,並降低 N - 皮質和皮層下區域的乙酰天冬氨酸信噪比,被解釋為可能的神經元萎縮和變性。 由於最近的MRS研究分析了代謝物的比例,因此使用信噪比和有限的空間分辨率是本研究的顯著局限性。 (85)。 Potts等人。 (86) 在另一項MRS研究中顯示,患有社交焦慮症的患者在衰老期間的體重減少比正常對照受試者更大。 在腦血流量(CBF)的研究中,斯坦和萊斯利 (87) 發現患者和SPECT對照組之間沒有基礎代謝性大腦差異,這表明任何假定的皮質下異常都不會影響靜息代謝。 貝爾等人。 (88)在通過H測量的症狀激發研究中215O標記的PET,報告了一系列焦慮相關的變化,但表示社交焦慮障礙特有的變化包括右側背外側前額葉皮質和左頂葉皮層的區域性CSF增加。 最後,最近的fMRI研究 (89) 將杏仁核與社交焦慮的病理生理學聯繫起來,表明當患者暴露於潛在的恐懼相關刺激時會產生過敏的杏仁核。 在這項研究中,中性面部刺激在患者和對照受試者中雙側引起更大的杏仁核活動,儘管知道中性面部無害,如焦慮的主觀評價所示。 恐懼誘發與杏仁核激活之間的因果關係尚不清楚; 然而,這項初步研究是杏仁核在社交焦慮障礙中作用的第一個直接證據。

總之,迄今為止很少有關於社交焦慮症的複制神經影像學研究,但迄今為止數據的收斂涉及基底神經節結構,杏仁核和不同的皮層區域。 多巴胺轉運蛋白和D的SPECT研究2 迄今為止,紋狀體中的受體在確認低多巴胺神經支配的假設方面尚無定論。 最近的舉措,例如PET D的開發2 受體激動劑配體 (90),它允許直接測定神經遞質-D2 受體相互作用,可能提供有關該受體在社交焦慮症中作用的有價值信息。

關於社交焦慮障礙的神經生物學有許多未解答的問題。 鑑於我們斷言社交焦慮症應該從兒童時期開始被概念化為慢性神經發育疾病,有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首先,我們不了解研究早期識別和治療社交焦慮症及其合併症和兒童前兆的研究。 兒童社交焦慮症通常與廣泛性焦慮症或分離焦慮症共病 (91)這些疾病的共病形式與恐慌症有更大關聯 (92)。 成功治療的早期干預患者和成功治療僅在成年期治療的患者的實驗室神經生物學和神經影像測量的比較將是有意義的,對於共病亞組的治療響應性的分析也是如此。 這種二級預防研究可能是行為抑制兒童縱向研究的自然延伸。

其次,更好地理解社交焦慮中重要的大腦區域的發育神經生物學,例如杏仁核和紋狀體,以及它們與皮質,上行單胺能係統和海馬的相互作用,顯然是必要的。 與此目標神經發育遺傳研究相關,我們應該嘗試針對廣泛的社交焦慮表型來定位易感基因。 我們對社交焦慮個體中遺傳脆弱性和壓力暴露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有限。 在可變覓食需求條件下飼養的靈長類動物隨機分配給社會退縮或具有社會能力的母親的後代的交叉培育範例可能有助於回答壓力暴露是否對遺傳易感個體產生更有害影響的問題。

第三,MRS成像可用於研究尚未在社交焦慮中引起廣泛關注的神經遞質系統,例如穀氨酸能係統。 臨床前的囓齒動物模型認為,前額葉皮質傳出的直接或通過丘腦核傳出的方式,使用谷氨酸能係統作為“恐懼”神經迴路的神經元刺激的主要來源,該神經迴路起源於杏仁核的中央核和床核終末紋 (93, 94)。 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人所面臨的壓力情況可能會刺激海馬中的谷氨酸釋放 (38) 和其他大腦區域。 從這個角度來看,減輕谷氨酸能神經傳遞的藥物可以減少焦慮水平,以及與壓力相關的伴隨的生化改變。 谷氨酸能拮抗劑的臨床研究可能是必要的,因為SSRIs在治療這種疾病方面僅部分成功。 MRS還允許研究人員探索體內神經遞質的相互作用,例如血清素和谷氨酸之間的相互作用,最近由Rosenberg等人進行了探索。 (95) 在小兒強迫症。

最後,我們理解社交焦慮的神經生物學的一個重要限制是難以區分哪些發現是對焦慮或壓力的反應,以及什麼是焦慮發展的真正風險因素。 重要的是,社交焦慮的臨床神經內分泌學表明在成年期完全補償狀態,因為沒有外周(即HPA軸)病理學是明顯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研究最近發生社交焦慮症的患者與遠處發病的患者將是有意義的,以便評估哪些神經內分泌發現持續存在以及哪些在疾病過程中發生變化。 另一個重要的對比是研究患有積極社交焦慮症的患者與緩解期患者。 對這種代償現象的更加精確的理解不僅可以提供有價值的見解,不僅可以用於社交焦慮症,還可以用於其他具有突出神經內分泌異常的精神疾病。

腳註

7月收到13,2000; 修訂收到1月10,2001; 接受Jan. 18,2001。 來自紐約州精神病學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醫學院精神病學和臨床心理生物學系。 向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醫學院精神病學系Mathew博士提交轉載請求,1051 Riverside博士,盒子84,紐約,紐約10032; [電子郵件保護] (電子郵件)。 部分由NIH資助MH-00416和恐懼與焦慮神經系統中心資助MH-58911和MH-00416(授予Gorman博士),臨床醫生科學家發展獎授予MH-01039(授予Coplan博士) ,以及全國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研究聯合會青年研究員獎和精神病研究所研究支持補助金(Mathew博士)。 作者感謝Marc Laruelle,MD,他的貢獻。

1 +
Gorman JM,Kent JM,Sullivan GM,Coplan JD:恐慌症的神經解剖學假說,修訂版。 Am J Psychiatry 2000; 157:493-505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2 +
Shively CA:雌性食蟹猴的社會從屬壓力,行為和中樞單胺能功能。 Biol Psychiatry 1998; 44:882-891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3 +
Botchin MB,Kaplan JR,Manuck SB,Mann JJ:對氟苯丙胺攻擊的低催產素和高催乳素應答者:成年雄性食蟹猴的行為差異標記。 神經精神藥理學1993; 9:93-99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4 +
Grant KA,Shively CA,Nader MA,Ehrenkaufer RL,Line SW,Morton TE,Gage HD,Mach RH:社會地位對紋狀體多巴胺D的影響2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評估食蟹猴的受體結合特徵。 Synapse 1998; 29:80-83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5 +
Schneier FR,Liebowitz MR,Abi-Dargham A,Zea-Ponce Y,Lin SH,Laruelle M:低多巴胺D2社交恐怖症中的受體結合潛力。 Am J Psychiatry 2000; 157:457-459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6 +
Sapolsky RM,Alberts SC,Altmann J:與野生狒狒之間的社會從屬或社會孤立相關的高度皮質醇中毒。 Arch Gen Psychiatry 1997; 54:1137-1143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7 +
Sapolsky RM,Spencer EM: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在社會下屬的男性狒狒中被抑制。 Am J Physiol 1997; 273(4,部分2):R1346-R1351
 
8 +
Stabler B,Tancer ME,Ranc J,Underwood LE:兒童時期生長激素缺乏的成年人社交恐怖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證據。 焦慮1996; 2:86-89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9 +
Uhde TW,Tancer ME,Gelernter CS,Vitonne BJ:社交恐怖症中正常的尿游離皮質醇和地塞米松皮質醇:與正常志願者比較。 J影響Disord 1994; 30:155-161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10 +
Tancer ME,Mailman RB,Stein MB,Mason GA,Carson SW,Golden RN:對廣義社交恐怖症中單胺能係統探針的神經內分泌反應。 焦慮1994-1995; 1:216-223
 
11 +
Raleigh MJ,McGuire MT,Brammer GL,Yuwiler A:社會和環境對猴子血液中5-羥色胺濃度的影響。 Arch Gen Psychol 1984; 41:405-410
 
12 +
Rosenblum LA,Paully GS:不同環境要求對母嬰行為的影響。 Child Dev 1984; 55:305-314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13 +
Andrews MW,Rosenblum LA:在今日的Primatology:國際靈長類學會第十三屆大會上,在差異飼養的帽子獼猴中的優勢和社會能力。 由Ehara A. Amsterdam,Elsevier,1991,第347-350編輯
 
14 +
Coplan JD,Andrews MW,Rosenblum LA,Owens MJ,Gorman JM,Nemeroff CB:暴露於早期壓力源的成年非人靈長類動物腦脊液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的持續升高:對情緒和焦慮障礙的病理生理學的影響。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6; 93:1619-1623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15 +
Coplan JD,Trost R,Owens MJ,Cooper T,Gorman JM,Nemeroff CB,Rosenblum LA:暴露於操縱覓食條件下的母親飼養的生長靈長類動物中的生長抑素和生物胺的腦脊液濃度。 Arch Gen Psychiatry 1998; 55:473-477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16 +
Coplan JD,Smith ELP,Trost RC,Scharf BA,Altemus M,Bjornson L,Owens MJ,Gorman JM,Nemeroff CB,Rosenblum LA:生長激素對不良飼養的年輕成年靈長類動物的可樂定的反應:與系列腦脊液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的關係因子濃度。 精神病學研究2000; 95:3-102
 
17 +
Rosenblum LA,Coplan JD,Friedman S,Gorman JM,Andrews MW:不良早期經歷影響成年靈長類動物的去甲腎上腺素能和5-羥色胺能功能。 Biol Psychiatry 1994; 35:221-227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18 +
Kagan J,Reznick JS,Snidman N:行為抑制的生理學和心理學。 Child Dev 1987; 58:1459-1473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19 +
Yehuda R: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精神神經內分泌學。 Psychiatr Clin North Am 1998; 21:359-379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20 +
Southwick S,Krystal J,Morgan C,Johnson D,Nagy L,Nicolaou A,Heninger G,Charney D:創傷後應激障礙中的異常去甲腎上腺素能功能。 Arch Gen Psychiatry 1993; 50:266-274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21 +
Smalley SL,McCracken J,Tanguay P:自閉症,情感障礙和社交恐怖症。 Am J Med Genet 1995; 60:19-26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22 +
Piven J,Palmer P:精神疾病和廣泛自閉症表型:來自多發病自閉症家庭的家庭研究的證據。 Am J Psychiatry 1999; 156:557-563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23 +
Raleigh MJ,Brammer GL,McGuire MT:雄性優勢,5-羥色胺能係統,以及黑長尾猴(Cercopithecus aethiops sabaeus)中藥物的行為和生理作用。 Prog Clin Biol Res 1983; 131:185-197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24 +
Mehlman PT,Higley JD,Faucher I,Lilly AA,Taub DM,Vickers J,Suomi SJ,Linnoila M:CSF 5-HIAA濃度與社會性的相關性以及自由放養靈長類動物的移民時間。 Am J Psychiatry 1995; 152:907-913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25 +
Schino G,Troisi A:青少年獼猴中的阿片受體阻斷:對與其母親和群體同伴的親緣關係的影響。 Brain Res 1992; 576:125-130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26 +
Kalin NH,Shelton SE,Lynn DE:母親和嬰兒靈長類動物的鴉片系統在團聚期間協調親密接觸。 精神神經內分泌學1995; 20:735-742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27 +
Uvnas-Moberg K:催產素可以調節積極的社交互動和情緒的益處。 精神神經內分泌學1998; 23:819-835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28 +
Grenyer BF,Williams G,Swift W,Neill O:尋求治療的阿片類藥物使用者中社交評價焦慮的普遍存在。 Int J Addict 1992; 27:665-673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29 +
Insel TR,Winslow JT:心理疾病神經生物學中社會依戀的神經生物學。 由Charney DS編輯,Nestler EJ,Bunney BS。 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第880-890頁
 
30 +
Winslow JT,Insel TR:成對鬆鼠猴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對中樞催產素給藥的行為反應。 J Neurosci 1991; 11:2032-2038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31 +
Stein MB:關於社交恐懼症的神經生物學觀點:從隸屬關係到動物學。 Biol Psychiatry 1998; 44:1277-1285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32 +
Lorberbaum JP,Newman JD,Dubno JR,Horwitz AR,Nahas Z,Teneback CC,Bloomer CW,Bohning DE,Vincent D,Johnson MR,Emmanuel N,Brawman-Mintzer O,Book SW,Lydiard RB,Ballenger JC,George MS: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母親應對嬰兒哭聲的可行性。 抑鬱焦慮1999; 10:99-104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33 +
Gould E,Tanapat P:應激和海馬神經發生。 Biol Psychiatry 1999; 46:1472-1479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34 +
Gould E,McEwen BS,Tanapat P,Galea LAM,Fuchs E:成年樹sh的齒狀回中的神經發生受心理壓力和NMDA受體激活的調節。 J Neurosci 1997; 17:2492-2498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35 +
Von Holst D:樹木中的社會壓力:它的原因以及Prosimian Biology的生理和道德後果。 由Martin RD,Doyle GA,Watlker AC編輯。 費城,匹茲堡大學,1972,第389-411頁
 
36 +
Gould E,Tanapat P,McEwan BS,Flugge G,Fuchs E:成年猴子齒狀回中顆粒細胞前體的增殖因應激而減少。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8; 95:3168-3171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37 +
Gould E,Reeves AJ,Fallah M,Tanapat P,Fuchs E:成年舊世界靈長類動物的海馬神經發生。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9; 96:5263-5267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38 +
Moghaddam B,Bolinao M,Stein-Behrens B,Sapolsky R:糖皮質激素介導應激誘導的海馬細胞外積聚。 J Neurochem 1994; 63:596-602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39 +
Stewart J,Kolb B:新生兒性腺切除術和產前應激對大鼠皮層厚度和不對稱性的影響。 Behav Neural Biol 1988; 49:344-360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40 +
Schoups AA,Elliott RC,Friedman WJ,Black IB:NGF和BDNF通過視覺經驗在發育中的geniculocortical途徑中進行差異調節。 Dev Brain Res 1995; 86:326-334    

 

[交叉引用][交叉引用]

 
41 +
Nibuya M,Nestler EJ,Duman RS:慢性抗抑鬱藥可增加大鼠海馬中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的表達。 J Neurosci 1996; 16:2365-2372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42 +
Duman RS,Heninger GR,Nestler EJ:抑鬱症的分子和細胞理論。 Arch Gen Psychiatry 1997; 54:597-606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43 +
Pine DS,Cohen P,Gurley D,Brook JS,Ma Y:患有焦慮和抑鬱症的青少年患早期成人焦慮症和抑鬱症的風險。 Arch Gen Psychiatry 1998; 55:56-64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44 +
Rosen JB,Schulkin J:從正常的恐懼到病態的焦慮。 Psychol Rev 1998; 105:325-350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45 +
Mick MA,Telch MJ:年輕人的社交焦慮和行為抑制史。 J焦慮紊亂1998; 12:1-20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46 +
Schwartz CE,Snidman N,Kagan J:青少年社交焦慮是童年時期抑制氣質的結果。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9; 38:1008-1015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47 +
Kagan J:氣質和對不熟悉的反應。 Child Dev 1997; 68:139-143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48 +
Hirshfeld DR,Rosenbaum JF,Biederman J,Bolduc EA,Faraone SV,Snidman N,Reznick JS,Kagan J:穩定的行為抑制及其與焦慮症的關聯。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2; 31:103-111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49 +
Fyer AJ,Mannuzza S,Chapman TF,Martin LY,Klein DF:恐怖症的家族聚集特異性。 Arch Gen Psychiatry 1995; 52:564-573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50 +
Kerr M,Tremblay RE,Pagani L,Vitaro F:男孩的行為抑制和後來犯罪的風險。 Arch Gen Psychiatry 1997; 54:809-816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51 +
Calkins S,Fox N,Marshall T:抑制和不受抑制的行為的行為和生理前因。 Child Dev 1996; 67:523-540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52 +
戴維森R:不對稱的大腦功能,情感風格和精神病理學:早期經驗和可塑性的作用。 Dev Psychopathol 1994; 6:741-758    

 

[交叉引用][交叉引用]

 
53 +
Kalin NH,Larson C,Shelton SE,Davidson RJ:不對稱的額葉大腦活動,皮質醇和與恒河猴可怕氣質相關的行為。 Behav Neurosci 1998; 112:286-292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54 +
戴維森R:情感和情感風格:半球基質。 Psychol Sci 1992; 3:39-43    

 

[交叉引用][交叉引用]

 
55 +
Davidson RJ,Marshall JR,Tomarken AJ,Henriques JB:雖然恐懼等待:在預期公開演講期間社交恐怖症的區域腦電和自主活動。 Biol Psychiatry 2000; 47:85-95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56 +
Kalin NH,Shelton SE,Davidson RJ:猴子腦脊液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水平升高,大腦活動模式與可怕的氣質有關。 Biol Psychiatry 2000; 47:579-585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57 +
Rauch SL,Savage CR,Alpert NM,Fischman AJ,Jenike MA:焦慮的功能性神經解剖學:使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症狀激發的三種疾病的研究。 Biol Psychiatry 1997; 42:446-452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58 +
Fyer AJ,Mannuzza S,Chapman TF,Liebowitz MR,Klein DF:社交恐怖症的直接訪談家庭研究。 Arch Gen Psychiatry 1993; 50:286-293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59 +
Mannuzza S,Schneier FR,Chapman TF,Liebowitz MR,Klein DR,Fyer AJ:廣義社交恐懼症:信度和效度。 Arch Gen Psychiatry 1995; 52:230-237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60 +
Stein MB,Chartier MJ,Hazen AL,Kozak MV,Tancer ME,Lander S,Furer P,Chubaty D,Walker JR:對廣義社交恐怖症的直接訪談家庭研究。 Am J Psychiatry 1998; 155:90-97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61 +
Mancini C,van Ameringen M,Szatmari P,Fugere C,Boyle M:一項針對社交恐怖症成人兒童的高風險試點研究。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6; 35:1511-1517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62 +
Kendler KS,Neale MC,Kessler RC,Heath AC,Eaves LJ:女性恐懼症的遺傳流行病學:廣場恐怖症,社交恐怖症,情境恐懼症和簡單恐懼症的相互關係。 Arch Gen Psychiatry 1992; 49:273-281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63 +
Knowles JA,Fyer AJ,Vieland VJ,Weissman MM,Hodge SE,Heiman GA,Haghighi F,de Jesus GM,Rassnick H,Preud'homme-Rivelli X,Austin T,Cunjak J,Mick S,Fine LD,Woodley KA, Das K,Maier W,Adams PB,Freimer NB,Klein DF,Gilliam TC:恐慌症的全基因組遺傳篩選結果。 Am J Med Genet 1998; 81:139-147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64 +
Hanna GL,Himle JA,Curtis GC,Koram DQ,VanderWeele J,Leventhal BL,Cook EH Jr:5-羥色胺轉運蛋白和強迫症家庭血液5-羥色胺的季節性變化。 神經精神藥理學1998; 18:102-111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65 +
Lesch KP,Dietmar B,Heils A,Sabol SZ,Greenberg BD,Petri S,Benjamin J,Muller CR,Hamer DH,Murphy DL:焦慮相關性狀與血清素轉運蛋白基因調控區多態性的關聯。 科學1996; 274:1527-1531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66 +
Crowe RR:精神疾病神經生物學中焦慮症的分子遺傳學。 由Charney DS編輯,Nestler EJ,Bunney BS。 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第451-462頁
 
67 +
Hollander E,Kwon J,Weiller F,Cohen L,Stein DJ,DeCaria C,Liebowitz M,Simeon D.社交恐怖症中的5-羥色胺能功能:與正常對照和強迫症患者的比較。 精神病學研究1998; 79:213-217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68 +
Johnson MR,Lydiard RB,Zealberg JJ,Fossey MD,Ballenger JC:患有共病社交恐怖症的恐慌患者的血漿和腦脊液水平。 Biol Psychiatry 1994; 36:426-427
 
Stein MB,Heuser IJ,Juncos JL,Uhde TW:帕金森病患者的焦慮症。 Am J Psychiatry 1990; 147:217-220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Mikkelsen EJ,Detlor J,Cohen DJ:在Tourette紊亂患者中,由氟哌啶醇引發的學校迴避和社交恐懼症。 Am J Psychiatry 1981; 138:1572-1576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Liebowitz MR,Schneier F,Campeas R,Hollander E,Hatterer J,Fyer A,Gorman J,Papp L,Davies S,Gully R:Phenelzine vs atenolol in social phobia:安慰劑對照組。 Arch Gen Psychiatry 1992; 49:290-300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72 +
Simpson HB,Schneier F,Campeas R,Marshall RD,Fallon BA,Davies S,Klein DF,Liebowitz MR:丙咪嗪治療社交恐怖症。 J Clin Psychopharmacol 1998; 18:132-135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73 +
McCann UD,Slate SO,Geraci M,Roscow-Terrill D,Uhde TW:靜脈注射五肽胃泌素對患有社交恐怖症,恐慌症和健康對照的患者的影響的比較。 神經精神藥理學1997; 16:229-237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74 +
Papp LA,Klein DF,Martinez J,Schneier F,Cole R,Liebowitz MR,Hollander E,Fyer AJ,Jordan F,Gorman JM:二氧化碳引起的恐慌的診斷和物質特異性。 Am J Psychiatry 1993; 150:250-257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75 +
Pine DS,Klein RG,Coplan JD,Papp LA,Hoven CW,Martinez J,Kovalenko P,Mandell DJ,Moreau D,Klein DF,Gorman JM:兒童焦慮症和nonill比較組的二氧化碳敏感性差異。 Arch Gen Psychiatry 2000; 57:960-967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76 +
Pine DS,Cohen P,Gurley D,Brook JS,Ma Y:患有焦慮和抑鬱症的青少年患早期成人焦慮症和抑鬱症的風險。 Arch Gen Psychiatry 1998; 55:56-64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77 +
Stein MB,Tancer ME,Uhde TW:生理和血漿去甲腎上腺素對恐慌症和社交恐怖症患者的直立性反應。 Arch Gen Psychiatry 1992; 49:311-317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78 +
Stein MB,Asmundson GJG,Chartier M:廣義社交恐怖症的自主反應。 J影響Disord 1994; 31:211-221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79 +
Potts NL,Book S,Davidson JR:社交恐怖症的神經生物學。 Int Clin Psychopharmacol 1996; 11(suppl 3):43-48
 
80 +
Papp LA,Gorman JM,Liebowitz MR,Fyer AJ,Cohen B,Klein DF: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腎上腺素輸注。 Am J Psychiatry 1988; 145:733-736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81 +
Tancer ME,Stein MB,Uhde TW:社交恐怖症中對靜脈內可樂定的生長激素反應:與恐慌症患者和健康志願者的比較。 Biol Psychiatry 1993; 34:591-595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82 +
Tiihonen J,Kuikka J,Bergstrom K,Lepola U,Koponen H,Leinonen E: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多巴胺再攝取部位密度。 Am J Psychiatry 1997; 154:239-242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83 +
Laruelle M:使用體內結合競爭技術進行成像突觸神經傳遞:一項重要的綜述。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00; 20:423-451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84 +
Davidson JR,Krishnan KR,Charles HC,Boyko O,Potts NL,Ford SM,Patterson L:社交恐怖症的磁共振波譜學:初步研究結果。 J Clin Psychiatry 1993; 54(Dec suppl):19-25
 
85 +
Tupler LA,Davidson JRT,Smith RD,Lazeyras F,Charles HC,Krishnan KRR:社交恐怖症的重複質子磁共振波譜研究。 Biol Psychiatry 1997; 42:419-424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86 +
Potts NLS,Davidson JRT,Krishnan KR,Doraiswamy PM:社交恐怖症中的磁共振成像。 精神病學研究1994; 52:35-42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87 +
Stein MB,Leslie WD:廣義社交恐怖症的腦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研究。 Biol Psychiatry 1996; 39:825-828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88 +
Bell CJ,Malizia AL,Nutt DJ:社交恐怖症的神經生物學。 Eur Neuropsychopharmacol 1998; 8:311-313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89 +
Birbaumer N,Grodd W,Diedrich O,Klose U,Erb M,Lotze M,Schneider F,Weiss U,Flor H:fMRI揭示了社交恐怖症中人臉的杏仁核活化。 Neuroreport 1998; 9:1223-1226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90 +
Hwang DR,Kegeles LS,Laruelle M :( - ) - N - [(11)C]丙基 - 去甲嗎啡:用於D(2)受體的PET成像的正電子標記的多巴胺激動劑。 Nucl Med Biol 2000; 27:533-539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91 +
Gurley D,Cohen P,Pine DS,Brook J:大型社區青年樣本中焦慮症和抑鬱症的共病。 J影響Disord 1996; 39:191-200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92 +
Horwath E,Wolk SI,Goldstein RB,Wickramaratne P,Sobin C,Adams P,Lish JD,Weissman MM:由於家族性傳播或其他因素導致社交恐怖症和恐慌症之間的合併症嗎? Arch Gen Psychiatry 1995; 52:574-582    

 

[搜索PubMed][搜索PubMed]

 
93 +
戴維斯M:恐懼反應的神經生物學:杏仁核的作用。 神經精神藥理學1997; 9:382-402
 
94 +
LeDoux J:恐懼和大腦:我們去過哪裡,我們去哪兒了? Biol Psychiatry 1998; 44:1229-1238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

 
95 +
Rosenberg DR,MacMaster FP,Keshavan MS,Fitzgerald KD,Stewart CM,Moore GJ:服用帕羅西汀的兒童強迫症患者的尾狀谷氨酸能濃度降低。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0; 39:1096-1103    

 

[搜索PubMed]

[交叉引用][搜索PubMed][交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