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行為受試者的改變食慾調節和神經連接(2016)

Sexual.Med_.logo_.JPG

註釋: 在本研究中,與在其他研究中一樣,“強迫性行為”(CSB)的稱呼可能意味著這些男人是色情癮君子。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CSB受試者平均每週要使用近20個小時的色情內容。 對照平均每週29分鐘。 有趣的是,在3名CSB受試者中,有20名患有“性高潮勃起障礙”,而對照受試者均未報告性問題。

主要發現:CSB組改變了食慾調節和神經連接的神經相關性。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第一個變化-杏仁核活化增強-可能反映了調節的便利性(對先前預測色情圖片的中性線索有更大的“接線”)。 第二種變化-腹側紋狀體和前額葉皮層之間的連通性降低-可能是控制衝動能力受損的標誌。 研究人員說:這些[改變]與調查成癮障礙和衝動控制缺陷的神經相關性的其他研究一致。” 提示杏仁核激活程度更高(致敏)並減少獎勵中心和前額皮質之間的連接(hypofrontality)是物質成癮中看到的兩個主要的大腦變化。


Tim Klucken,博士對應,新浪Wehrum-Osinsky,Dipl-Psych, J an Schweckendiek,博士,Onno Kruse,理學碩士, Rudolf Stark,博士

作者: http://dx.doi.org/10.1016/j.jsxm.2016.01.013

抽象

簡介

人們越來越關注更好地理解強迫性行為(CSB)的病因。 假設促進食慾調節可能是CSB發展和維持的重要機制,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調查過這些過程。

目的

探討與CSB和健康對照組受試者的食慾調節和連接相關的神經活動組的差異。

方法

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實驗期間,兩組(具有CSB和20對照的20受試者)暴露於食慾調節範例,其中中性刺激(CS +)預測視覺性刺激而第二刺激(CS-)沒有。

主要觀察指標

血氧水平依賴性反應和心理生理相互作用。

成績

作為主要結果,我們發現在CS +與CS-的食慾調節期間杏仁核活性增加,並且CSB與對照組的腹側紋狀體和前額葉皮質之間的耦合減少。

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CSB患者的食慾調節和神經連接的神經相關性發生了改變。 增加的杏仁核活化可能反映了CSB患者的促進調理過程。 此外,觀察到的減少的耦合可以被解釋為該組中情緒調節成功受損的標誌物。

關鍵詞: 杏仁核, 空調, 情感, 積極, 積分, 性喚起

簡介

互聯網和流媒體服務(例如,通過智能手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快速的和匿名的方式來訪問色情材料(SEM)。 暴露於SEM伴隨著特定的主觀,自主,行為和神經反應。1, 2, 3, 4, 5, 6, 7 英國2013的分析顯示,大約10%的互聯網流量是在成人網站上超過所有社交網絡的流量。8 一項調查互聯網色情內容動機的在線調查問卷研究確定了四個因素 - 關係,情緒管理,習慣用法和幻想。9 雖然大多數男性主要使用者的SEM消費沒有問題,但有些男性將其行為描述為強迫性行為(CSB),其特點是過度使用,失去控制,無法減少或阻止有問題的行為,導致相當大的對自己或他人的經濟,身體或情感上的負面後果。 儘管這些人經常將自己描述為“性或色情成癮者”,但關於CSB的性質和概念化存在著相互競爭的理論。 一些研究者將這種行為解釋為衝動控制障礙,10 情緒調節不足,強迫症,11 或行為成癮症,12 而其他人通過使用該術語避免了病因學關聯 非嗜性性高性慾症。13 其他研究人員一般都要求明確診斷。14, 15 因此,研究CSB神經相關性的神經生物學實驗對於深入了解潛在機制非常重要。

有人提出,促進食慾調節可能是成癮和進一步精神疾病的發展和維持的關鍵機制。16, 17 在食慾調節範例中,中性刺激(CS +)與食慾刺激(UCS)配對,而第二中性刺激(CS-)預測UCS的缺失。 在幾次試驗後,CS +引發條件反應(CR),例如增加的皮膚電導反應(SCR),偏好評級的變化和神經活動的改變。16, 18, 19 關於食慾調節的神經相關性,已經確定了包括腹側紋狀體,杏仁核,眶額皮質(OFC),腦島,前扣帶皮層(ACC)和枕葉皮質的網絡。20, 21, 22, 23, 24 因此,腹側紋狀體參與食慾調節,因為它在預期,獎勵處理和學習中起重要作用。25, 26 然而,與腹側紋狀體相比,杏仁核對食慾調節的作用尚不清楚。 雖然許多動物和人類的研究已經多次證實杏仁核是恐懼條件反射的中心區域,27 它很少涉及食慾調節。 最近,動物和人類研究已經證明,杏仁核參與使用各種刺激和設計處理食慾刺激,食慾調節和CSB處理。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例如,Gottfried等29 發現在使用令人愉快的氣味作為UCS的人類食慾調節期間,杏仁核對CS +與CS-的激活增加。 在OFC,絕緣島,ACC和枕葉皮層中的激活通常被解釋為刺激的有意識和/或深入評估過程。16

迄今為止,只有兩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調查了CSB的神經相關性,並發現杏仁核和腹側紋狀體的激活增加,並且在出現相關(性)暗示時CSB患者的神經連通性發生了改變。35, 36 這些結構與調查成癮障礙和衝動控制缺陷的神經相關性的其他研究一致。37, 38 例如,薈萃分析發現顯示杏仁核激活與渴望程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37 另一項使用彌散張量成像的研究發現,CSB患者的前額葉區白質微結構完整性增加,而CSB與額葉結構連通性呈負相關。39

除了食慾調節過程的重要性之外,抑制衝動行為的損傷對於許多精神疾病和功能失調行為的發展和維持是至關重要的。40, 41 這些抑制困難可以解釋當面對相關線索時CSB受試者失去控制。 關於衝動行為及其調節的神經相關性,腹側紋狀體和腹內側前額葉皮層(vmPFC)似乎是重要的拮抗劑:腹側紋狀體被認為與啟動衝動行為相關,而其下調由vmPFC通過倒數驅動。連接。42 例如,先前的結果將受損的腹側紋狀體和前額葉連接與性狀衝動和衝動行為聯繫起來。42, 43

然而,到目前為止,沒有研究調查了與健康對照相比CSB受試者的食慾學習機製或失控的神經相關性。 基於前面引用的文獻,本研究的第一個目的是探索與匹配對照組相比,這些受試者的食慾調節的血液動力學反應。 我們假設與對照組相比,CSB受試者的杏仁核和腹側紋狀體激活增加。 第二個目標是探索兩組之間的連通性差異。 識別這些受試者中改變的食慾調節和連接的神經基質不僅會影響對這種行為的發展和維持的理解,還會影響治療策略,這些策略通常通過改變的學習經歷(例如,認知行為)來關注行為改變。治療)。44

方法

来临嘉宾

在刊登廣告並轉介當地門診診所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後,通過自我轉診招募了20名患有CSB的男性和XNUMX名相匹配的對照(表格1)。 所有參與者的視力正常或矯正,並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該研究是根據赫爾辛基宣言進行的。 所有參與者均接受了結構性臨床訪談,以診斷Axis I和/或Axis II診斷。 被歸類為患有CSB的參與者必須滿足適用於CSB的所有性慾亢進標準13:

1。 至少在6個月內,經常性和強烈的性幻想,衝動和性行為必須與以下五個標準中的至少四個相關聯:

一個。 性幻想和衝動以及計劃和參與性行為所消耗的時間過長

灣 重複參與這些性幻想,衝動和行為以應對煩躁情緒狀態

C。 重複參與性幻想,衝動和行為以應對緊張的生活事件

d。 重複但不成功的努力來控製或顯著減少這些性幻想,衝動和行為

即 重複從事性行為,同時忽視對自己和他人造成身體或情感傷害的風險

2。 與這些性幻想,衝動和行為的頻率和強度相關的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區域的臨床重大個人痛苦或損傷

3。 這些性幻想,衝動和行為不是由於外源性物質,醫療條件或躁狂發作的直接生理影響

4。 年齡至少為18年

表1 CSB和對照組的人口統計學和心理測量*

CSB集團

控制組

統計

年齡34.2(8.6)34.9(9.7)t = 0.23, P = .825
BDI-II12.3(9.1)7.8(9.9)t = 1.52, P = .136
花時間觀看SEM,分鐘/週1,187 (806)29 (26)t = 5.53, P <.001

軸I障礙

 MD情節41
 復發性MD疾病4
 社交恐懼症1
 適應障礙1
 特定的恐懼症11
性高潮 - 勃起障礙3
 軀體形式障礙1

軸II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1

精神科藥物

 阿米替林1

BDI =貝克抑鬱量表II; CSB =強迫性行為; MD =重度抑鬱症; SEM =色情內容。

*數據表示為平均值(SD)。

調節程序

進行fMRI時進行了調理程序(有關詳細信息,請參見下文)。 使用了42個試驗的差異條件程序(每個CS 21個)。 兩個彩色正方形(一個藍色,一個黃色)用作CS,並且在各個對象之間平衡為CS +和CS-。 CS +之後是1張色情圖片中的21張(100%增強)。 所有圖片均描繪了夫妻(總是一對男人和一個女人)顯示出明顯的性愛場景(例如,在不同位置進行陰道性交),並以800×600像素分辨率的彩色呈現。 使用LCD投影儀將刺激物投影到掃描儀末端的屏幕上(視野= 18°)。 通過安裝在頭部線圈上的鏡子觀看圖片。 CS持續時間為8秒。 色情圖片(UCS)在CS +(100%增強)持續2.5秒後出現,隨後間隔12到14.5秒。

所有試驗均以偽隨機順序呈現:相同的CS連續呈現不超過兩次。 兩次CS在收購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中同樣經常呈現。 前兩個試驗(一個CS +試驗,一個CS試驗)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因為學習尚未發生,導致每個CS的20試驗。45

主觀評價

在實驗之前和緊接調節過程之後,參與者以9點李克特量表對CS +,CS-和UCS的效價,喚醒和性喚起進行評分,並以10點李克特量表對UCS的期望值進行評分。 對於CS評分,採用2(CS類型:CS + vs CS−)×2(時間:獲取前與獲取後)×2(組:CSB vs對照組)中的方差分析(ANOVA)進行統計分析。通過SPSS 22(IBM Corporation,Armonk,NY,美國)中的每個等級進行事後測試。 進行了適當的事後t檢驗,以進一步分析顯著效果。 對於色情圖片,執行兩次樣本t檢驗以分析組差異。

皮膚電導測量

使用Ag-AgCl電極對SCR進行取樣,所述Ag-AgCl電極填充有置於非優勢左手的等滲(NaCl 0.05 mol / L)電解質介質。 SCR被定義為刺激發作後的單一階段性反應。 因此,CS起始後1到4秒內的最小和後續最大值之間的最大差異被定義為第一個間隔響應(FIR),即4到8秒內的第二個間隔響應(SIR),以及9到12秒作為第三個間隔響應(TIR)。 使用Ledalab 3.4.4提取分析窗口內的響應。46 將這些響應進行對數轉換(μS+1),以糾正違反數據正態分佈的情況。 五名受試者(三名患有CSB,兩名對照組)沒有顯示任何SCR(對UCS的反應沒有增加),因此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通過ANOVA在2(CS類型:CS + vs CS−)×2(組:CSB vs對照組)設計中對平均SCR進行分析,然後使用SPSS 22進行事後測試。

磁共振成像

血液動力學活動

使用帶有標準頭線圈的1.5特斯拉全身斷層掃描儀(具有量子梯度系統的Siemens Symphony;西門子公司,德國埃爾蘭根)獲取功能和解剖圖像。 結構圖像採集包括160張T1加權矢狀圖像(磁化準備的快速採集梯度回波; 1-mm切片厚度;重複時間= 1.9秒;回波時間= 4.16 ms;視野= 250×250 mm)。 在調節過程中,使用T420 *加權梯度回波平面成像序列採集了2張圖像,其中25個切片覆蓋了整個大腦(切片厚度= 5 mm;間隙= 1 mm;切片降序;重複時間= 2.5秒;回波時間= 55毫秒;翻轉角度= 90°;視野= 192×192 mm;矩陣大小= 64×64)。 由於磁化不完全,前兩個體積被丟棄。 使用在MATLAB 8(Mathworks Inc.,美國馬薩諸塞州,美國)中實施的統計參數映射(SPM2008,英國倫敦惠康認知神經病學系; 7.5年)分析數據。 在進行所有分析之前,先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重新對齊,變形(b樣條插值),切片時間校正,功能數據到每個參與者的解剖圖像的共配準以及對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大腦的標準空間的標準化。 使用各向同性的三維高斯濾波器進行空間平滑,該濾波器的半峰全寬為9 mm,以便進行校正的統計推斷。

在第一級,針對每個主題分析以下對比:CS +,CS-,UCS和非UCS(定義為CS-呈現之後的時間窗口,對應於CS +之後的UCS呈現的時間窗口)47, 48, 49)。 為每個回歸變量選擇一個搖桿功能。 每個回歸變量彼此獨立,不包括共同方差(餘弦角<0.20),並且與血液動力學響應函數卷積。 通過重新調整過程獲得的剛體變換的六個運動參數作為協變量引入模型中。 基於體素的時間序列通過高通濾波器進行濾波(時間常數= 128秒)。 分別為每個受試者定義了感興趣的對比(CS +與CS-; CS-與CS +; UCS與非UCS;非UCS與UCS)。

對於二級分析,進行單樣本和雙樣本t檢驗以研究任務的主要影響(CS + vs CS-; UCS vs非UCS)和組間差異。 對感興趣區域(ROI)分析進行統計校正,強度閾值為 P = .05(未校正),k = 5,顯著性閾值(P = .05; 校正了家庭誤差,k = 5),並以 P = .001並且k> 10體素。 所有分析均使用SPM8進行計算。

雖然沒有觀察到UCS評分和BDI評分的組間差異,但我們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包括UCS評分和BDI評分作為協變量,以解釋UCS經驗和合併症的潛在混雜影響。 結果幾乎保持穩定(沒有進一步的組差異;報告的組差異仍然顯著)。 用於杏仁核ROI分析的解剖掩模(2,370 mm3),島嶼(10,908 mm3),枕葉皮質(39,366 mm3)和OFC(10,773 mm3)取自 哈佛 - 牛津皮質和皮層下結構地圖集 (http://fsl.fmrib.ox.ac.uk/fsl/fslwiki/Atlases)(25%概率)由哈佛大學形態分析中心和腹側紋狀體面罩提供(3,510%mm)3)來自基於BrainMap數據庫的Human Brain Project Repository數據庫。 哈佛-牛津地圖集是根據1位健康受試者(N = 37位女性)的T16加權圖像得出的概率圖集。 vmPFC面罩(11,124毫米3)是用MARINA創建的50 並已用於許多以前的研究。51, 52, 53, 54

心理生理學相互作用分析

心理生理相互作用(PPI)分析,55 通過實驗任務探討了種子區域與其他大腦區域之間連通性的調節,即所謂的心理變量(CS + vs CS-)。 根據使用的ROI(參見上文),在兩個單獨的分析中預先指定種子區域,腹側紋狀體和杏仁核。 在第一步中,我們為SPM8中實現的每個種子區域提取了第一個特徵變量。 然後,通過將每個受試者的特徵變量與心理變量(CS + vs CS-)相乘並將其與血液動力學響應函數進行卷積來創建相互作用項。 對每個受試者進行一級分析,包括作為感興趣的回歸量(PPI回歸量)和特徵變量的相互作用項以及作為有害回歸量的任務回歸量。55 在第二級,我們使用以vmPFC作為ROI的兩個樣本t檢驗分析了CSB組和對照組之間的連通性差異(PPI回歸)。 統計校正與以前的fMRI分析相同。

成績

主觀評價

ANOVA顯示CS型對化合價的顯著主要影響(F.1,38 = 5.68; P <0.05),喚醒(F1,38 = 7.56; P <.01),性喚起(F1,38 = 18.24; P <.001)和UCS預期評分(F1,38 = 116.94; P <.001)。 此外,還發現了顯著的CS類型×時間相互作用對化合價(F1,38 = 9.60; P <.01),喚醒(F1,38 = 27.04; P <.001),性喚起(F1,38 = 39.23; P <.001)和UCS預期評分(F1,38 = 112.4; P <.001)。 事後測試證實了兩組的成功調理(CS +和CS-之間的顯著差異),表明CS +在(之後)比CS-明顯更積極,更易激起和更性刺激P 對於所有比較,均<.01),但不在採集階段之前,這表明兩組的調理成功(圖1)。 進一步分析顯示,這些差異是基於CS +評分增加和CS評分隨時間降低(P <.05(所有比較)。 在價數上未發現組別差異(P = .92)和喚醒(P = .32)UCS的評級(視覺性刺激)。

圖1的縮略圖。打開大圖

圖1

刺激(CS + vs CS-)在兩組的主觀評分中的主要作用。 誤差棒代表平均值的標準誤差。 CS− =條件刺激–; CS + =條件刺激+; CSB =強迫性行為。

查看大圖 | 下載PowerPoint幻燈片

皮膚電導反應

ANOVA顯示了FIR類型中的CS類型的主要影響(F.1,33 = 4.58; P <.05)和TIR(F1,33 = 9.70; P <.01)和SIR趨勢(F1,33 = 3.47; P = .072)分別表示與CS-相比增加的SCR到CS +和UCS。 FIR中沒有發生群體的主要影響(P = .610),SIR(P = .698),或TIR(P = .698)。 此外,在FIR中未發現CS類型×組相互作用的影響(P = .271)和TIR(P 經過多次比較(FIR,SIR和TIR)校正後的= .260)。

fMRI分析

任務的主要影響(CS + vs CS-)

當分析調節的主要影響(CS + vs CS-)時,全腦結果顯示左側對CS +的響應增加(x / y / z = −30 / −94 / −21;最大z [z最大] = 5.16; 更正的 P [P科爾] <.001)和右(x / y / z = 27 / -88 / -1; z最大 = 4.17; P科爾 <.001)枕骨皮質。 此外,ROI分析顯示,與腹側紋狀體和枕葉皮層中的CS-相比,CS +的激活增加,並且島狀和OFC呈趨勢(表格2),表明所有參與者的血液動力學反應的成功調節。

表2對比CS +和CS-的刺激和組差異的主要影響的峰值體素的定位和統計(感興趣區域分析)*

小組分析

結構體

k

x

y

z

最大z

更正 P

刺激的主要作用腹側紋狀體L19 - 15 - 1 - 22.80.045
枕葉皮質L241 - 24 - 88 - 84.28<.001
枕葉皮質R23024 - 88 - 54.00.002
OFCR491241 - 22.70.081
L134 - 3617173.05.073
CSB與對照組杏仁核R3915 - 10 - 143.29.012
控制vs CSB組

CSB =強迫性行為; k =簇大小; L =左半球; OFC =眶額皮質; R =右半球。

*門檻是 P <.05(針對家庭誤差進行了校正;根據SPM8進行了小體積校正)。 所有坐標均在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空間中給出。

沒有重大的激活。

群體差異(CS + vs CS-)

關於組間差異,雙樣本t檢驗顯示全腦分析無差異,但確實顯示CSB組血流動力學反應與右側杏仁核對照組相比有所增加(P科爾 = .012)for CS + vs CS-(表格2數字 2A),而對照組與CSB組相比沒有顯示出顯著增強的激活(P科爾 > 05。

圖2的縮略圖。打開大圖

圖2

圖A描繪了與對照CS +對比CS-的對照受試者相比,具有強迫性行為的受試者的血液動力學反應增加。 圖B描繪了與對照受試者相比,具有強迫性行為的受試者中腹側紋狀體和前額葉皮質之間的血液動力學耦合過程減少。 顏色條描繪了此對比度的t值。

查看大圖 | 下載PowerPoint幻燈片

UCS與非UCS

關於UCS與非UCS,使用雙樣本t檢驗探索了組間差異。 對於這種對比,組之間沒有發生差異,表明CR的差異不是基於無條件響應的差異。

心理生理學相互作用

除了開胃條件,我們還使用PPI探索了腹側紋狀體,杏仁核和vmPFC之間的連通性。 PPI以任務依賴的方式檢測與種子ROI相關的大腦結構。 腹側紋狀體和杏仁核被用作種子區域,因為這些區域與情緒調節和衝動性調節相關。 全腦結果顯示,作為種子區域的腹側紋狀體與左前額葉之間的耦合降低(x / y / z = -24/47/28; z = 4.33; P不可校正 <.0001; x / y / z = -12 / 32 / -8; z = 4.13; P不可校正 <.0001),右側和前額葉(x / y / z = 57 / −28 / 40; z = 4.33; P不可校正 <.0001; x / y / z = -12 / 32 / -8; z = 4.18; P不可校正 CSB vs.對照組的<.0001)皮質。 vmPFC的ROI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CSB患者腹側紋狀體與vmPFC之間的連通性降低(x / y / z = 15/41 / −17; z = 3.62; P科爾 <.05; 表格3數字 2B)。 沒有發現杏仁核 - 前額聯合的組間差異。

表3用於群體差異的心理生理學交互作用的峰值體素的定位和統計(種子區域:腹側紋狀體)(感興趣區域分析)*

小組分析

耦合

k

x

y

z

最大z

更正 P

CSB與對照組
控制vs CSB組vmPFCR1371541 - 173.62.029

CSB =強迫性行為; k =簇大小; R =右半球; vmPFC =腹側前額葉皮層。

*門檻是 P <.05(針對家庭誤差進行了校正;根據SPM8進行了小體積校正)。 所有坐標均在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空間中給出。

沒有重大的激活。

討論區

以前的理論假設食慾調節是發展和維持接近行為和相關精神疾病的重要機制。16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CSB受試者與對照組相比的食慾調節的神經相關性,並確定腹側紋狀體和杏仁核與vmPFC的連接性的潛在差異。 關於食慾調節的主要影響,我們發現腹側紋狀體,OFC,枕葉皮質和腦島CS + vs CS-的SCR,主觀評分和血氧水平依賴性反應增加,表明所有受試者的整體成功食慾調節。

關於組間差異,與對照組相比,具有CSB的受試者對杏仁核中CS +與CS-的血液動力學反應增加。 這一發現與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一致,該分析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成癮症患者的杏仁核活化通常會增加37 以及在CSB背景下討論的其他精神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薈萃分析也提供了證據表明杏仁核可能對患者的渴望起著重要作用。37 此外,杏仁核是穩定學習信號的重要標誌物。16 因此,觀察到的增加的杏仁核反應性可以被解釋為促進的獲得過程的相關性,其使得先前的中性刺激變成顯著的線索(CS +)以更容易地引起具有CSB的受試者的接近行為。 根據這一觀點,據報導,增加的杏仁核反應性是許多藥物相關和非藥物相關的精神疾病的維持因子。56 因此,可以假設在食慾調節期間增加的杏仁核活化可能對CSB的發展和維持很重要。

此外,目前的結果允許推測杏仁核在恐懼和食慾調節中的不同功能。 我們假設杏仁核在恐懼條件反射和食慾調節中的不同作用可能是由於其參與不同的CR。 例如,增加驚嚇幅度是恐懼條件反射期間最有效的CR之一,主要由杏仁核介導。 因此,在恐懼條件反射期間,杏仁核激活是一個強有力的發現,並且杏仁核病變導致恐懼條件反射中條件性驚恐振幅的損害。57 相反,在食慾調節期間驚厥幅度降低,其他反應水平如生殖器反應(主要不受杏仁核影響)似乎是更適合性調節的標誌物。58 此外,不同的杏仁核很可能參與恐懼和食慾調節,因此可以服務於不同的子系統用於食慾和恐懼條件反射。16

此外,我們發現CSB患者的腹側紋狀體和vmPFC之間的耦合減少與對照組相比。 已經在情緒下調,物質紊亂和衝動控制的背景下報導了腹側紋狀體和前額葉區域之間改變的耦合,並且已經在病理性賭博中觀察到。43, 59, 60, 61 一些研究表明,功能失調的偶聯過程可能與抑制和運動控制的損害有關。41, 43 因此,減少的偶聯可以反映功能失調的控制機制,這很好地符合以前的結果,顯示抑制控制障礙患者的連通性改變。62

我們觀察到CS +和CS-在主觀評級和兩組中的SCR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表明成功調節,但在這兩個反應系統中沒有組差異。 該發現與其他研究報告主觀評價作為調節作用的可靠標記(即CS +和CS-之間的顯著差異),但不是用於檢測調節中的組差異。 例如,在食慾期間,主觀評級和SCR中沒有發現組間差異22, 23, 24 或厭惡48, 53, 54, 63, 64, 65 在各組之間進行調節,而在其他反應系統中觀察到組間差異,例如驚恐或血氧水平依賴性反應。22, 23, 24, 63 值得注意的是,主觀評級不僅似乎不足以成為群體差異的標誌,而且似乎也受到廣泛的其他實驗性操作的影響,例如滅絕或黯然失色。66, 67 我們在SCR中觀察到相同的結果模式,在CS +和CS-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但沒有與組相關的影響。 這些發現支持這樣的觀點,即主觀評級和SCR可能被視為調節的穩定指標,而其他測量似乎更好地反映個體差異。 一種解釋可能是主觀評級和SCR招募更多不依賴於杏仁核(例如,皮質或ACC)的腦區域,而不是響應系統,例如條件性驚恐振幅,其主要受杏仁核反應的支配。68 例如,已經表明,在患有扁桃體病變的患者中可檢測到條件性SCR,但沒有條件性驚恐反應。69 未來的研究應該更詳細地探索潛在負責響應系統解離的潛在機制,並且應該將驚嚇振幅作為評估組差異的重要指標。

此外,將受試者與CSB的神經相關性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將是有趣的,該對照組顯示高SEM完善水平但沒有進一步的功能失調行為。 這種方法有助於更好地理解SEM成熟水平增加對SEM神經過程的一般影響。

限制

必須考慮一些限制。 我們沒有發現兩組間腹側紋狀體的差異。 對此的一種解釋可能是天花板效應可能會阻止潛在的群體差異。 一些研究報導,性暗示可以引起多巴胺能傳遞增加,而不是其他有益的刺激。1, 58, 70 此外,應該注意的是,vmPFC不是明確定義的區域,並且可能包含涉及不同情緒功能的異構細分。 例如,其他研究中的vmPFC激活簇更側向和我們的結果之前。43 因此,本發現可能反映了幾個過程,因為vmPFC涉及許多不同的功能,例如注意力或獎勵處理。

結論與啟示

通常,觀察到的杏仁核活性增加和同時減少​​的腹側紋狀體-PFC偶聯允許推測CSB的病因和治療。 患有CSB的受試者似乎更傾向於在正式中性線索和性相關環境刺激之間建立關聯。 因此,這些受試者更可能遇到引起接近行為的線索。 這是否會導致CSB或是CSB的結果必須通過未來的研究來回答。 此外,受損的調節過程反映在減少的腹側紋狀體 - 前額聯合中,可能進一步支持維持有問題的行為。 關於臨床意義,我們發現學習過程中的顯著差異以及腹側紋狀體和vmPFC之間的連通性降低。 促進食慾的學習過程與功能失調的情緒調節相結合可能會妨礙成功的治療。 根據這一觀點,最近的研究結果假設改變的腹側紋狀體-PFC偶聯可以顯著增加複發的機率。71 這可能表明側重於情緒調節的治療也可能對CSB有效。 支持這種觀點的證據表明,基於這些學習和情緒調節機制的認知行為療法是對許多疾病的有效療法。72 這些發現有助於更好地理解CSB的潛在機制,並提出對其治療的潛在影響。

作者聲明

八類佈線系統

  • (A)

構思與設計

  • 蒂姆克魯肯; 新浪Wehrum-Osinsky; Jan Schweckendiek; 魯道夫·史塔克
  • (b)在

獲取數據

  • 蒂姆克魯肯; 新浪Wehrum-Osinsky; Jan Schweckendiek
  • (C)

數據分析與解釋

  • 蒂姆克魯肯; 新浪Wehrum-Osinsky; Jan Schweckendiek; Onno Kruse; 魯道夫·史塔克

八類佈線系統

  • (A)

起草文章

  • 蒂姆克魯肯; 新浪Wehrum-Osinsky; Jan Schweckendiek; Onno Kruse; 魯道夫·史塔克
  • (b)在

修改它以獲取知識內容

  • 蒂姆克魯肯; 新浪Wehrum-Osinsky; Jan Schweckendiek; Onno Kruse; 魯道夫·史塔克

八類佈線系統

  • (A)

最終批准已完成的文章

  • 蒂姆克魯肯; 新浪Wehrum-Osinsky; Jan Schweckendiek; Onno Kruse; 魯道夫·史塔克

參考

參考

  1. Georgiadis,JR,Kringelbach,ML 人類性反應循環:腦成像證據將性與其他快樂聯繫起來。 Prog Neurobiol. 2012;98:49-81.
  2. Karama,S.,Lecours,AR,Leroux,J。等, 觀看色情電影片段時男性和女性的大腦激活區域。 Hum Brain Mapp. 2002;16:1-13.
  3. Kagerer,S.,Klucken,T.,Wehrum,S。等, 對同性戀和異性戀男性的色情刺激的神經激活。 性醫學雜誌. 2011;8:3132-3143.
  4. Kagerer,S.,Wehrum,S.,Klucken,T。等, 性吸引:調查個體對性刺激的注意力偏差的差異。 出處. 2014;9:e107795.
  5. Kühn,S.,Gallinat,J。 線索誘發的男性性喚起的定量薈萃分析。 性醫學雜誌. 2011;8:2269-2275.
  6. Wehrum,S.,Klucken,T.,Kagerer,S。等, 性別共性和視覺性刺激的神經處理的差異。 性醫學雜誌. 2013;10:1328-1342.
  7. Wehrum-Osinsky,S.,Klucken,T.,Kagerer,S。等, 乍一看:對視覺性刺激的神經反應的穩定性。 性醫學雜誌. 2014;11:2720-2737.
  8. Buchuk,D。 UK online porn nan:英國色情事件的網絡流量分析。 ; 2013 (可在:)

    (訪問二月2,2016).

  9. Paul,B.,Shim,JW 性別,性影響和使用網絡色情的動機。 Int J性健康. 2008;20:187-199.
  10. Barth,RJ,Kinder,BN 性衝動的錯誤標籤。 J性婚姻. 1987;13:15-23.
  11. 科爾曼 強迫性行為。 J Psychol人類性. 1991;4:37-52.
  12. 古德曼,A。 性成癮的診斷和治療。 J性婚姻. 1993;19:225-251.
  13. 卡夫卡,國會議員 非嗜性性高性慾症。 在: YM Binik,SK Hall(編輯) 性治療的原則和實踐. 5th編輯。 吉爾福德出版社, 紐約; 2014:280-304.
  14. Levine,MP,Troiden,RR 性強迫症的神話。 J性愛. 1988;25:347-363.
  15. Ley,D.,Prause,N.,Finn,P。 皇帝沒有衣服:回顧“色情成癮”模式。 Curr Sex Health Rep. 2014;6:94-105.
  16. Martin-Soelch,C.,Linthicum,J.,Ernst,M。 食慾調節:神經基礎和對精神病理學的影響。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07;31:426-440.
  17. Winkler,MH,Weyers,P.,Mucha,RF等, 吸煙的條件線索引起健康吸煙者的預備反應。 精神藥理學. 2011;213:781-789.
  18. 兩者,S.,Brauer,M.,Laan,E。 女性性反應的經典調節:複製研究。 性醫學雜誌. 2011;8:3116-3131.
  19. Brom,M.,Laan,E.,Everaerd,W。等, 有條件的性反應的消退和更新。 出處. 2014;9:e105955.
  20. Kirsch,P.,Schienle,A.,Stark,R。等, 預期差異調節範式和大腦獎勵系統中的獎勵:與事件相關的fMRI研究。 神經成像. 2003;20:1086-1095.
  21. Kirsch,P.,Reuter,M.,Mier,D。等, 成像基因 - 物質相互作用:DRD2 TaqIA多態性和多巴胺激動劑溴隱亭在預期獎勵期間對大腦活化的影響。 Neurosci Lett. 2006;405:196-201.
  22. Klucken,T.,Schweckendiek,J.,Merz,CJ等, 獲得條件性性喚起的神經激活:應變意識和性別的影響。 性醫學雜誌. 2009;6:3071-3085.
  23. Klucken,T.,Wehrum,S.,Schweckendiek,J。等, 5-HTTLPR多態性與食慾調節期間血流動力學反應的改變有關。 Hum Brain Mapp. 2013;34:2549-2560.
  24. Klucken,T.,Kruse,O.,Wehrum-Osinsky,S。等, COMT Val158Met多態性對食慾調節和杏仁核/前額葉有效連接的影響。 Hum Brain Mapp. 2015;36:1093-1101.
  25. Klucken,T.,Kagerer,S.,Schweckendiek,J。等, 在圖片圖像調節範例中,應急意識和不知情主體中的神經,電皮和行為反應模式。 神经. 2009;158:721-731.
  26. Klucken,T.,Tabbert,K.,Schweckendiek,J。等, 人類恐懼條件反射中的應變學習涉及腹側紋狀體。 Hum Brain Mapp. 2009;30:3636-3644.
  27. LaBar,KS,Gatenby,CJ,Gore,JC等, 在條件性恐懼獲得和消退期間人類杏仁核活化:混合試驗fMRI研究。 神經元. 1998;20:937-945.
  28. Cole,S.,Hobin,MP,Petrovich,GD 食慾聯想學習招募了具有皮質,紋狀體和下丘腦區域的獨特網絡。 神经. 2015;286:187-202.
  29. Gottfried,JA,O'Doherty,J.,Dolan,RJ 使用事件相關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人類的食慾和厭惡嗅覺學習。 神經科學雜誌. 2002;22:10829-10837.
  30. McLaughlin,RJ,Floresco,SB 基底外側杏仁核不同亞區域在線索誘導的恢復和食物尋求行為消失中的作用。 神经. 2007;146:1484-1494.
  31. Sergerie,K.,Chochol,C.,Armony,JL 杏仁核在情緒加工中的作用:功能性神經影像學研究的定量薈萃分析。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08;32:811-830.
  32. Setlow,B.,Gallagher,M.,Holland,PC 杏仁核的基底外側複合物對於獲得而言是必要的,但在食慾的巴甫洛夫二級調節中不表達CS動機值。 Eur J Neurosci. 2002;15:1841-1853.
  33. Setlow,B.,Holland,PC,Gallagher,M。 基底外側杏仁核複合體和伏隔核的斷開損害了食慾的帕夫洛維二級條件反應。 Behav Neurosci. 2002;116:267-275.
  34. Seymour,B.,O'Doherty,JP,Koltzenburg,M.等, 對手的食慾 - 厭惡神經過程構成了對疼痛緩解的預測性學習的基礎。 Nat Neurosci. 2005;8:1234-1240.
  35. Politis,M.,Loane,C.,Wu,K。等, 帕金森病中多巴胺治療相關的性慾過度的視覺性暗示的神經反應。 大腦. 2013;136:400-411.
  36. Voon,V.,Mole,TB,Banca,P。等, 在有和沒有強迫性行為的個體中,性暗示反應性的神經相關性。 出處. 2014;9:e102419.
  37. Chase,HW,Eickhoff,SB,Laird,AR等, 藥物刺激處理和渴望的神經基礎:激活似然估計薈萃分析。 生物學精神病學. 2011;70:785-793.
  38. Kühn,S.,Gallinat,J。 對法律和非法藥物的渴望的共同生物學 - 對提示反應性大腦反應的定量薈萃分析。 Eur J Neurosci. 2011;33:1318-1326.
  39. Miner,MH,Raymond,N.,Mueller,BA等, 強迫性行為的衝動和神經解剖學特徵的初步調查。 精神病學. 2009;174:146-151.
  40. Volkow,ND,Fowler,JS,Wang,G。 上癮的人類大腦:成像研究的見解。 J臨床投資. 2003;111:1444-1451.
  41. Courtney,KE,Ghahremani,DG,Ray,LA 酒精依賴反應抑制期間紋狀體功能連接。 Addict Biol. 2013;18:593-604.
  42. Jimura,K.,Chushak,MS,Braver,TS 跨期決策中的衝動和自我控制與獎勵價值表徵的神經動力學相關聯。 神經科學雜誌. 2013;33:344-357.
  43. Diekhof,EK,Gruber,O。 當慾望與理性碰撞時:前腹側前額葉皮層和伏隔核之間的功能性相互作用構成了人類抵抗衝動慾望的能力。 神經科學雜誌. 2010;30:1488-1493.
  44. Laier,C.,Brand,M。 從認知 - 行為角度看有助於網絡成癮的因素的經驗證據和理論考慮。 性癮者強迫症. 2014;21:305-321.
  45. Phelps,EA,Delgado,MR,Nearing,KI等, 人類的滅絕學習:杏仁核和vmPFC的作用。 神經元. 2004;43:897-905.
  46. Benedek,M.,Kaernbach,C。 階段性皮膚電活動的連續測量。 神經科學方法雜誌. 2010;190:80-91.
  47. Klucken,T.,Schweckendiek,J.,Koppe,G。等, 神經相關的厭惡和恐懼條件反應。 神经. 2012;201:209-218.
  48. Klucken,T.,Alexander,N.,Schweckendiek,J。等, 作為5-HTTLPR和壓力生活事件的函數的恐懼條件反射的神經相關的個體差異。 Soc Cogn Affect Neurosci. 2013;8:318-325.
  49. Schweckendiek,J.,Klucken,T.,Merz,CJ等, 學會厭惡:反調節的神經元相關。 Front Hum Neurosci. 2013;7:346.
  50. Walter,B.,Blecker,C.,Kirsch,P。等, MARINA:一個易於使用的工具,用於創建感興趣區域分析的面具。 (9th人腦功能映射國際會議。 可在CD-ROM上找到)神經成像. 2003;19.
  51. Hermann,A.,Schäfer,A.,Walter,B。等, 蜘蛛恐懼症的情緒調節:內側前額葉皮質的作用。 Soc Cogn Affect Neurosci. 2009;4:257-267.
  52. Klucken,T.,Schweckendiek,J.,Merz,CJ等, 令人厭惡的消退中神經元,皮膚和評價反應的分離。 Behav Neurosci. 2013;127:380-386.
  53. Klucken,T.,Schweckendiek,J.,Blecker,C。等, 5-HTTLPR與神經相關的恐懼條件和連接性之間存在關聯。 Soc Cogn Affect Neurosci. 2015;10:700-707.
  54. Klucken,T.,Kruse,O.,Schweckendiek,J。等, 在恐懼條件反射期間增加的皮膚電導反應和神經活動與抑制性應對方式相關。 Front Behav Neurosci. 2015;9:132.
  55. Gitelman,DR,Penny,WD,Ashburner,J。等, 模擬fMRI中的區域和心理生理學相互作用:血液動力學反褶積的重要性。 神經成像. 2003;19:200-207.
  56. Jasinska,AJ,Stein,EA,Kaiser,J。等, 調節成癮藥物線索的神經反應性的因素:人類神經影像學研究的調查。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14;38:1-16.
  57. LaBar,KS,LeDoux,JE,Spencer,DD等, 單側顳葉切除術後人類的恐懼條件受損。 神經科學雜誌. 1995;15:6846-6855.
  58. Brom,M.,Both,S.,Laan,E。等, 調節,學習和多巴胺在性行為中的作用:對動物和人類研究的敘述性回顧。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14;38:38-59.
  59. Motzkin,JC,Baskin-Sommers,A.,Newman,JP等, 藥物濫用的神經相關性:獎勵和認知控制背後的區域之間的功能連接性降低。 Hum Brain Mapp. 2014;35:4282-4292.
  60. Motzkin,JC,Philippi,CL,Wolf,RC等, 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對於調節人類的杏仁核活動至關重要。 生物學精神病學. 2015;77:276-284.
  61. Cilia,R.,Cho,SS,van Eimeren,T。等, 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理性賭博與額紋 - 紋狀體斷開相關:路徑建模分析。 樂章Disord. 2011;26:225-233.
  62. Lorenz,RC,Krüger,J.,Neumann,B。等, 提示反應性及其對病理性電腦遊戲玩家的抑製作用。 Addict Biol. 2013;18:134-146.
  63. Lonsdorf,TB,Weike,AI,Nikamo,P。等, 人類恐懼學習和滅絕的遺傳門控:焦慮症中基因 - 環境相互作用的可能影響。 心理科學. 2009;20:198-206.
  64. Michael,T.,Blechert,J.,Vriends,N。等, 恐慌症中的恐懼條件:增強對滅絕的抵抗力。 精神病學雜誌. 2007;116:612-617.
  65. Olatunji,BO,Lohr,JM,Sawchuk,CN等, 使用面部表情作為CS和令人生畏和噁心的圖片作為UCS:情感反應和評估學習恐懼和厭惡的血液注射傷害恐懼症。 焦慮症. 2005;19:539-555.
  66. Dwyer,DM,Jarratt,F.,Dick,K。 評估調節食物作為CSs和身體形狀如美國:沒有性別差異,滅絕或黯然失色的證據。 Cogn Emot. 2007;21:281-299.
  67. Vansteenwegen,D.,Francken,G.,Vervliet,B。等, 在評估條件下抵抗滅絕。 Behav Res Ther. 2006;32:71-79.
  68. 哈姆,AO,維克,AI 恐懼學習和恐懼調節的神經心理學。 Int J Psychophysiol. 2005;57:5-14.
  69. Weike,AI,Hamm,AO,Schupp,HT等, 單側顳葉切除術後的恐懼條件:條件性驚恐增強和自主學習的解離。 神經科學雜誌. 2005;25:11117-11124.
  70. Georgiadis,JR,Kringelbach,ML,Pfaus,JG 性樂趣:人類和動物神經生物學的綜合。 Nat Rev Urol. 2012;9:486-498.
  71. Volkow,ND,Baler,RD 腦成像生物標誌物預測酒精成癮的複發。 JAMA精神病學. 2013;70:661-663.
  72. Hofmann,SG,Asnaani,A.,Vonk,IJJ等, 認知行為療法的功效:對薈萃分析的回顧。 Cogn Ther Res. 2012;36:427-440.

利益衝突: 作者說沒有侵犯他的權益。

資金: 本研究由德國研究基金會(STA 475 / 11-1)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