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我報告的性行為相關的人格,心理和性行為特徵變量的在線評估(2015)

註釋: 調查報告了其他幾項研究中發現的一個共同主題:色情/性癮者報告更強烈的厭惡(與其成癮相關的渴望)與較差的性功能(害怕經歷勃起功能障礙)相結合。 相關摘錄:

“性慾過剩”行為表示無法控制自己的性行為。 為了調查性行為,國際性的510名自我識別的異性戀,雙性戀和同性戀者樣本完成了一個匿名的在線自我報告調查表。

因此,數據表明 對於男性和那些報告年齡較小的人來說,性慾過度的行為更為常見, 由於性能失敗的威脅,更容易受到性興奮,更多的性抑制,由於性能後果的威脅,性生活受到較少的抑制,更多的是衝動,焦慮和沮喪

更多來自紙張:

結果通常支持性成癮的概念,特別是那些表明我們歸類為性慾過剩的人可能會使用性行為作為應對策略的方面,可能覺得他們對性行為的自我控制很少,並且可能繼續從事性行為,儘管會對自己造成嚴重危害。 此外,考慮到回歸模型總體上缺乏節制,結果通常與雙重控制,性衝動和性強迫作為獨立實體的理論一致。 這些發現也與先前的文獻報導一致,即較高的性興奮,較低的SIS2和較高的性衝動與增加的性慾行為之間的顯著關聯。 此外,該結果與較高的抑鬱情緒,較高的焦慮和性慾亢進之間顯著關聯的文獻報導一致。


2015 Oct 26。

沃爾頓 MT1, 領唱者 JM2, Lykins AD3.

抽象

“同性戀”行為表示無法控制自己的性行為。 為了調查性行為,國際上對510名自我識別的異性戀,雙性戀和同性戀者進行了抽樣調查,他們完成了一個匿名的在線自我報告調查表。 除了年齡和性別(男性)以外,性慾亢進還與性興奮措施,由於表現衰竭的威脅而導致的性抑制,特質衝動以及情緒低落和焦慮的得分較高有關。 相反,由於表現後果的威脅,性慾過高與性抑制得分較低有關。 較高的神經質和外向性,以及較低的順從性和盡責性,也預示了性行為。 有趣的是,評估的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並不能顯著預測性行為,這表明可能存在多個且主要獨立的分類單元,用於報告性行為的各種人群。 性功能亢進的人也可能存在核心人格特徵。 臨床意義和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討論。

摘要摘錄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測試性衝動,性強迫和雙重控制的模型是否預測或相互作用以預測性慾行為。 因此,我們通過量化性抑制/性激發(雙重控制),衝動(性衝動)和抑鬱和焦慮(性強迫性)的煩躁情緒狀態的性特徵來探討這三種模型在預測性慾行為方面的有效性。

如果雙重控制模型解釋了性慾亢進,我們假設性慾行為與性抑制呈負相關,並與性興奮正相關(假設1)。 如果性衝動模型解釋了性慾亢進,我們假設性慾行為與特質衝動性正相關(假設2)。 如果性強迫症模型解釋了性慾亢進,我們假設性慾行為與抑鬱情緒和焦慮正相關(假設3)。 最後,我們假設抑鬱情緒和焦慮(性強迫症模型的主要成分)將與性抑制和性興奮(雙重控制模型的主要成分)和特質衝動(性衝動模型)相互作用來預測性慾行為(假設4)。

討論的討論

目前的研究發現性興奮,性抑制和衝動的性特徵與性慾異常行為密切相關; 性激發傾向較高,性能後果威脅導致的性抑制傾向較低(SIS2),性特衝動性較高,均為正性預測的性慾行為。 儘管發現該變量與性慾異常行為有關,但不支持降低SIS1(由於性能失敗威脅引起的抑制)與性慾異常行為負相關的預測。 抑鬱情緒和焦慮的心理變量與性慾異常行為密切相關,支持高抑鬱情緒和高焦慮與增加的性慾行為有關的假設。 關於所測試的相互作用,沒有發現抑鬱情緒和焦慮來緩和所評估的性特徵和性慾行為之間的關係。

雖然沒有假設,但我們隨後使用我們的等級回歸模型來檢驗特質衝動是否調節性特徵(性興奮和性抑制),情緒(抑鬱情緒和焦慮)和性慾行為之間的關係。 與我們的回歸模型所得到的結果類似,包括抑鬱情緒和焦慮,特質衝動被發現不會緩和評估的任何預測變量和性慾行為之間的關係。 最後,我們還使用我們之前描述的回歸模型來分別探討是否有任何NEO人格域調節性特徵,情緒和性慾行為之間的關係。 數據顯示,很少有證據表明NEO人格領域與性特徵或評估的情緒變量以及性慾異常行為相互作用。

結果大體上支持性成癮的概念,特別是那些表明我們歸類為性慾過剩的人可能會使用性行為作為應對策略的方面,可能會感到他們對性行為的自我控制很少,並且可能繼續從事性行為,儘管會對自己造成嚴重危害。 此外,考慮到回歸模型總體上缺乏節制,結果通常與雙重控制,性衝動和性強迫作為獨立實體的理論一致。 這些發現也與先前的文獻報導一致,即較高的性興奮,較低的SIS2(Bancroft等,2003a,2004; Winters等,2010)和較高的性衝動(Barth&Kinder,1987; Kaplan, (1995)。 此外,結果與文獻報導一致,該文獻報導較高的抑鬱情緒,較高的焦慮與增加的性慾行為之間存在顯著關聯(Bancroft&Vukadinovic,2004; Raymond等,2003; Reid&Carpenter,2009)。

研究結果與報導一致,表明接受過性行為治療的人更可能是35歲左右的男性(Kafka&Hennen,2003; Langstrom&Hanson,2006)。 令人驚訝的是,該研究發現表現出明顯性行為的女性平均年齡僅為23歲,這可能是由完成調查問卷的女性大學生人數不成比例造成的。 發現CSA的控制變量可預測抑鬱症和人格回歸模型的性行為,p \ .05。 相反,在所分析的三個回歸模型中,性取向和雙相情感障礙的控制變量不能單獨預測性慾行為。 性取向和躁鬱症的非重要發現與上述文獻不一致。 但是,總的來說,性取向,CSA和雙相情感障礙的控制變量(在回歸模型的第2塊中輸入)解釋了2%的性慾行為方差,p \ .01。

在這項研究中,雙相情感障礙和CSA可能沒有單獨預測的性慾行為,因為太少的參與者報告了雙相情感障礙。 此外,CSA與性慾行為之間關聯的強度可能已經受到影響,因為CSA是通過調查問卷中的單個項目來衡量的,該項目詢問參與者他們是否經歷過CSA。 CSA的單項測量可能無法充分評估此構造的各種表示或子類型。 此外,如果我們有特異性針對雙相情感障礙的人群和/或有CSA病史的個體,這些關係可能會更強。

更高的SIS1預測的性慾行為似乎有點違反直覺; 然而,一些研究發現,與性能衰竭威脅相關的更高的性抑制與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礙和危險的性行為有關(Bancroftet al。,2003a,2009)。因為性行為中存在風險性行為,所以一些性慾亢奮的人可能會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可能是因為更大的生殖器官感覺),以減輕他們的性功能障礙和相關的性功能失敗威脅。 此外,這項研究的結果發現,抑鬱情緒和焦慮是性慾行為的強烈預測因素,因此,一些性慾亢進的參與者可能會擔心他們的性表現,正如SIS1的較高分數所表明的那樣。

總的來說,結果表明,性慾行為是多方面的; 可能是類似的行為通過三個(或可能更多)的分類群之一產生:首先,某些人的性慾亢進行為最好被解釋為失調的性抑制/性表現傾向。 這一發現表明,與普通人群相比,這些性慾亢進的人在有吸引力的人面前更容易被性喚起。 此外,這些人也可能從事性幻想,受到色情或色情圖片的刺激,並將中性社交互動解釋為具有性成分。 關於由性能失敗威脅引起的性抑制,一些性慾亢奮的人可能會出現性表現焦慮,並且在性活動期間難以保持喚醒。由於性能後果的威脅導致性抑制,一些性慾亢進的人可能會受到較少的抑制關於從事性行為的個人後果 - 例如,這是否涉及被他人聽到或者是否有感染性傳播感染的風險。 從邏輯上講,也可以​​通過花費大量時間和情感能量來思考,幻想和尋找與一般人群相關的性刺激,從而積極地強化他們對性抑制/性興奮的傾向。

其次,與性功能典型的成年人相比,另一組的性慾異常行為最好被解釋為更強的特質衝動。 這表明,對於其特質衝動是其性慾過度行為的主要驅動因素的人來說,存在潛在的需要來體驗性快感(Giugliano,2009),無論是與其他人有關,還是主要是單獨的行為,如參與過程中的手淫在一個匿名的在線聊天網站。 此外,這些性慾亢奮的人可能在尋找持續的性經歷方面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計劃或認知思想。 一些人的自戀性慾的自發觸發很可能因一個人的性慾的不良自我調節而加劇,並且很少考慮到性慾行為的潛在不良後果(例如,關係崩潰)。

最後,對於一些性慾亢進的人,性行為代表了緩解焦慮和情緒低落的不良適應機制。 對這些人而言,性慾過剩行為可能源於重複的性思想和影像,引起嚴重的個人心理困擾,並通過性行為得到緩解。 對於其他人,最有可能驅使性強迫,以減輕他們沮喪的情緒和/或焦慮的經歷。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一般性慾亢進的人來說,進行此類性行為會改善心理或情感健康,這可能只是暫時的,因為性行為後,隨後的內sha和羞愧情緒狀態可能會增加(Gilliland,South, Carpenter和Hardy,2011年)。 總而言之,這些結果共同表明,對於治療性慾過剩行為的臨床醫生而言,識別出哪些潛在的分類單元最能解釋特定患者的行為可能是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