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色情使用障礙的衝動,抑制控制和渴望(2017)

鏈接到會議摘要

這樣的2017; 18(S 01):S1-S72

DOI:10.1055 / s-0037-1604510

專題討論會– S-03 Internetsucht = Internetsucht? Spezifika and Gemeinsamkeiten verschiedener Formen internetbezogenerStörungen

S安東尼1,M Brand1, 2

抽象

在互聯網色情使用障礙(IPD)中,患者在互聯網上失去對色情消費的控制,儘管經歷了負面後果,仍然繼續這樣做。 諸如用於特定因特網使用障礙的I-PACE模型(Brand等,2016)的理論模型可以用作IPD的開發和維護的解釋模型。 假設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徵,例如衝動以及認知和情感因素,例如在功能失調的抑制控製或提示反應性和渴望中,是病症病因和發病機理中的必要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討抑制控制和渴望對沖動作為人格方面與IPD症狀嚴重程度之間關係的調節作用。

方法:

使用停止信號任務的實驗範例檢查了50名男性,異性戀在線色情內容用戶,該實驗範例通常用於成癮環境中以測量抑制控制。 所有參與者都完成了練習,這些練習都是用中性圖片和色情圖片進行操作的。 此外,目前的渴望是根據色情任務和衝動(Barett Impulseiveness Scale -15,Meule等,2011)和IPD的症狀嚴重程度(Laier等人,2014)進行記錄。 。

結果:

結果表明,衝動性與IPD嚴重程度之間的關係由於缺乏抑製而緩和,這表現在緩慢的Go反應時間以及渴望中。 此調節效果只能在帶有色情圖像的停止信號任務變量中檢測到,但不能在中性變量中檢測到。 色情作品的用戶在與色情材料對抗後具有較高的衝動性以及較低的響應時間或較高的渴望,表明IPD的症狀嚴重程度較高。

結論:

這裡提出的結果表明,與減少抑制控制和增加渴望相互作用的高衝動性,特別是在患者面對色情材料的情況下,可能代表IPD的病症病因和發病機制中的基本機制。 結果支持I-PACE模型的假設,並與互聯網游戲障礙領域的當前發現相關聯。